前言
在6月14日—15日的“走进生态留坝,探访栈道新村”采风活动中,汉中市作家协会一行观摩了留坝县旅游发展、农旅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此过程中留坝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醇厚的乡土风情带给作家老师们大量创作灵感。活动结束后,作家老师们妙笔生花,陆续用自己的视角和文字,描绘留坝县的历史与今天,书写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留坝城乡带来的巨变,“留坝宣传”特开辟专栏,刊发作家老师们的作品,为建国70周年献礼。
走进美丽南河
作者
刘毅
一
南河地处秦岭腹地留坝,这儿林深竹秀,山环水绕,是一处幽静清新的好地方。南河分上南河和下南河,我们这儿发音把“河”叫“活”,因此人们开玩笑“上也‘南河’,下也‘南河’,中间还有个‘阎王砭’,干脆不活了。”倘若你到了南河栈道新村,你不仅想好好活,还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作为土生土长的留坝人,我一直生活在江口,第一次去南河是两年前,那次是因录制教育脱贫节目随县电视台记者去采访一位享受助学政策刚考上事业单位的大学生。车驶进南河,两边是连绵起伏、泼墨染绿的群山,一条仅容一辆车通过的水泥路边是蜿蜒流淌的南河水。车越往里面开视野越开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我的心不禁欢喜敞亮起来。
再次走进南河,是这次随汉中市作家协会“走进生态留坝,探访栈道新村”采风调研。六月的农村,到处都是奢侈的绿。六月的雨,赶节点似的来了,满山青冈树、落叶松在雨雾中愈发苍翠,白色的板栗花不时扑入眼帘,一条沟两旁到处都是如雪一样的板栗花,我们不禁相约说秋天来南河捡板栗。
我们到了上南河村,去观看第一个景点是在东沟刚探寻出的瀑布群。车开不进去,我们撑伞步行。脚下是草,路两旁也是草,眼前一棵棵水桶粗的青冈树、落叶松上缠绕着藤蔓,树林突兀森郁,让人疑似走进原始森林。医院杨雪枫院长说,这里以前有一个汉西林业局,简称上南河林场,曾经这里非常繁华,最多时有多林业人员,上南河街上各种设施齐全,有学校、医院、俱乐部、运动场、各种餐厅、歌舞厅,人们因此把上南河街称作“小上海”。在上南河小学工作很多年的张金中校长说,汉西林业局从年陆续撤离,位于东沟的“陕西汉西林业局职工子弟学校”搬到林业局办公所在地,就是后来的上南河小学。他听林业局的老人讲,60年代时,这里每天车来车往,最是到了礼拜日,常常从汉中拉几车女学生来搞联谊活动,他们与林业局干部、职工在一起跳舞、唱歌。可以想象当时上南河的繁荣景象,也可以想象有多少树木惨遭杀戮时,电锯从一棵棵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下一层层厚厚的白森森的骨粉。
树木有幸,人民有幸。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林业局撤走,电锯封存,伐木者变成育林员,才有了今天这树木繁茂,空气清新的一方水土,而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已根植每一个人的心里,这里的山会更绿、更美。
丁小村摄影
我们脚下踏着软绵绵的枯叶,跳跃过河流上的石头,攀过爬满青苔的石头,穿过林间小路,就到达东沟响水潭瀑布。一条白练般的瀑布,从光滑的像涂了黄釉的石壁上飞花碎玉般扑下来,跌入那清清的水潭里。我们忘记了长线似的雨滴,像柳宗元发现小石潭般欢喜,丢掉伞,摆pose,比划各种动作与瀑布合影留念,六十多岁的袁华亮老师“金鸡独立”“白鹤亮翅”的动作被我快速捕捉住,爱好武术的云飞老师一招“猴子弹爪”的姿势是惟妙惟肖。在水潭边,掬一捧水,清凉感瞬间传遍全身。在钢铁、水泥浇铸的燥热城市里,若有一处这样此幽静、清凉之地,岂不美哉。
二
山中日月长,不知不觉已是中午。松树坝村村支书席帮清在家里为我们准备了面条,让我们去吃点垫个底。来到席支书家里,有人夸赞支书家房子漂亮、精致,席支书老婆马上接过话说,在松树坝,如果不知道老席家住哪,你看哪家房子最旧就是。虽是旧房,设计、装修得很合理、精致,吊顶的堂屋是客厅,圆盘炉子还没拆,正好当桌子用。雪白的墙壁上挂着“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最里面放着一个冰箱,堂屋两侧摆放着沙发、凳子。正房右侧是厨房,水泥路通到门前。公路边有两间简易房,席支书说一间他作车库,一间以后搞旅游了,开个小吃店。席支书五十岁左右,是退伍军人,穿着解放鞋和一身绿色的迷彩服,说话大嗓门,快人快语。
这样的家让我不禁有一种亲切感,我习惯地坐在厨房灶台前,不时地往灶台里添柴,席支书老婆熟练地在灶台前忙碌着。不一会儿,面条好了,因人多,为凑够碗,把二十多年前的土瓷碗都翻了出来,我们说这可以成文物了。地道的农家浆水面、油泼辣子,大家说好吃。
吃完饭,席支书带我们去文川古栈道自驾游基地。文川河水不大,但这里的石头很奇怪。有的石头坦荡如砥,石面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上面有一指宽的纹理;有的石头凌云怪状,上面长着碧绿的苔藓;有的石头被整齐的切成两半,因此这石头就有了故事。席支书给我们讲雷打石的故事,我们在笑声中听完这个凄美、怪诞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文川河上游有一个帅哥石头,在下游的地里有一个美女石头,帅哥石头经常去和美女石头约会,但每次约会文川河要涨水,帅哥石头才能被洪水带到美女石头身边。约会完,文川河又要发洪水把帅哥石头带回来。文川河两岸的百姓是苦不堪言,后来玉皇大帝得知此事非常生气,派雷神把帅哥石头身子劈成两半。帅哥石头从此就不能和美女石头约会了,我们看到碾盘那么大非常整齐一分为二的石头,就是公雷打石,下面地里还有比这块石头小一点的叫母雷打石。
文川河边上的石崖上,我们看到当年修栈道时凿下的石孔,文川道建于唐代,是褒斜道的支线,起于眉县,止于城固县文川河与汉江交汇处。根据唐末著名文士孙樵《兴元新路记》,文川道经松树坝、上月儿湾、上南河等地,出江口镇元树沟村,与褒斜道相连。今上南河有一名叫“驿铺”的地方,就是当年文川道“山辉驿”所在地。在古时,成群结队的商旅、驼队、马帮行走在栈道上。
丁小村摄影
我们来到文川栈道自驾营基地,这儿地势平坦、宽阔,中间有凉亭,处处绿树如茵,边上文川河水流淙淙,为方便游客,有自来水、卫生间。同行的晓东兄说,他每年都要带着家人,再邀请两三朋友家人,一起去野外露营两天,让孩子从小接触自然、亲近自然。他说他在暑假要带孩子来这里露营。席支书说,他们对露营游客唯一的要求是走得时候把垃圾带走。
席支书说,松树坝村的村民在很早之前都是从外面迁居过来的,四川人最多,在以前人们为躲避战乱或逃荒来到这里就定居下来。我们笑问他老家是哪的,他说他老家是湖北的。一路走来,席支书讲的故事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席支书说起松树坝村产业开发、旅游发展、扶贫合作社更是滔滔不绝。同行的县作协柴秦滇主席不禁感慨地说“这个村支书是个有想法、有魄力、有作为的村支书。”
三
席支书又带我们去参观松树坝村扶贫社食用菌基地,然后去看了他们重点打造的一个新农村示范点,这也是他们旅游开发的一个景点。这里的人家分布在一条河沟两侧,一条屈曲盘旋的道路,路边用旅游景区那种木栏杆护着,一座座黛瓦白墙的房屋掩映在核桃树、桃树、李树、杏树中,房前庭院里蔷薇、玫瑰花怒放着,还有粉红的绣球花、殷红的指甲花。有的院子里火红的石榴花正开得如火如荼,在那翠绿的叶子间,像挂着一个个小红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好像一个个火红的小葫芦。有的庭院里葡萄架上那一串串绿玛瑙样的葡萄很惹人喜爱,也让人想象在夏日的黄昏,坐在葡萄架下的石凳上,沏一壶清茶,捧一本闲书,眼睛疲劳了,放下书,抿一口茶,摘一串葡萄品尝,是何等的惬意与舒服啊!这里的人家,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非常干净、整洁,各种花花草草和果树把各家小院装扮得如诗如画。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连接着每家每户,漫步在小路上,感受着曲折迂回的含蓄,也感受着直抒胸臆的舒朗。
河口村的农家院落不仅干净、美丽,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你瞧,那家屋后走廊里放着一个木风车、一个木梯,那家窗下放着一个手推石磨,那家墙上挂着犁头、斗笠、蓑衣,那家院坝里还有一个石碾。这不正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谐人居环境吗?
美丽的栈道新村,依山傍水、绿树掩映、秀丽如画,水泥路通到各家门口,美丽的农家小院,繁华爬满篱笆,朴素而幽静,这样的小院,让奔波不安的灵魂,得到诗意的栖居。
座谈会上,武关驿镇党委副书记胡苗说,这些新农村能成为示范村离不开村“四支队伍”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村上建立的扶贫社队伍。他说每个村都有服务性和公益性队伍。服务性如扶贫社工程服务队和互助资金协会,公益性的如自来水管护队、道路养护队和环境治保队,每个队有队长和队员,通过卫生红旗、道德积分、垃圾兑换超市等方法,不仅解决了村民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还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正是留坝的干部与群众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全面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和山地度假新农村,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脱颖而出,绘就着“精美留坝”的时代画卷。
采风行程圆满结束了,丁老师带着采风团成员坐大巴准备返回,我们相聚匆匆,离别匆匆,但情意久久。在美丽南河栈道新村,那一抹夕阳、一句道别,一个挥手,留坝,请你留下来;留坝,欢迎你再来。
作家简介
刘毅,在报刊及网络发表有散文诗歌作品等,现居陕西留坝县。
来源:《读书村》
编辑:杨星月
责编:吕鑫
审核:方毅君
投稿邮箱:lbx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