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十多岁的陈铁绳老人原本是陕西渭南的一位农民,世世代代都以种地为生。关中主要种麦子,每年秋收之后没有事情做,陈铁绳便将地里没有用的麦秆拿来编手工,一来二去在当地小有一些名气,编制的手工也被不少人收藏。通过自己淳朴的智慧,将没人要的麦秆变成了一件件值钱的工艺品。
据陈铁绳老人介绍,自己从穿开裆裤的时候就看着家里大人用麦秆编出活灵活现的工艺品,自己也就慢慢学会了。
这一编就是五六十年,麦秆手工可以说伴随了陈铁绳老人的一生。
虽然六十多岁了,但是陈铁绳依然没有退休养老,家里还有几亩地,春夏秋冬三季都是农忙的时候,还要下地干农活。
但是到了秋收以后,就开始继续自己最喜欢的老本行——编麦秆手工。
陈铁绳介绍,自己的编麦秆手工其实从没想过赚钱,有时会做一些挂在家里当工艺品,有时会给孙子编着玩,总之没有将父辈传下来的这门手艺丢了。
因为现在经常参加各种非遗展会,有人看上陈铁绳的作品也会提出收藏,老人花了一个月编出来的《麦秆编织七彩绣球》还曾经获得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手工类二等奖,还曾有人出价千元收购老人的作品。
如今,玩了近六十年麦秆手工的陈铁绳老人已经是陕西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是因为现在工厂流水线玩具花样繁多,老人编制的麦秆手工并不畅销,不能为老人带来更多收入,只能作为一项爱好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