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打造门前一方美丽庭院,享受诗意生活的同时,也能培养健康、环保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美丽庭院”是“美丽瓯海”的细胞工程,是助力瓯海全域行动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瓯海区妇联创建“庭院+”模式,广泛发动全区家庭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环保理念,打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使美丽庭院逐渐由“盆景”向“风景”转变,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由“外形”向“内涵”提升。截至10月底,全区“美丽庭院”创建已覆盖全区13个镇街,全年开办创建活动近百场,惠及家庭3万余户,累计创成美丽庭院余户。
“庭院+环保”,美化人居环境
在南白象街道居民廖海珍家,庭院内满是漂亮的花卉,一年四季都有鲜花观赏,有果实可摘,初夏花团锦簇的绣球花引得街坊四邻来观赏,院子边上的一棵四季柠檬树,全年飘香,吸引路人驻足。在瓯海,各个镇街的美丽庭院比比皆是,风格各异,有的庭院主人把院子打造成复古的农家小院;有的主人在院子里种上花草、蔬果,养起小鱼、乌龟,趣味盎然……
今年,瓯海区妇联发出“创美丽庭院,享幸福生活”倡议,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保持居室整洁、庭院美化,做好房前屋后、门面墙面卫生。着力推行低碳节能、垃圾分类、废物利用、低成本装扮美丽庭院,展现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和低碳绿色的环保意识。南白象街道还邀请示范户开展“变废为宝”扮美庭院小讲座,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制作。梧田街道悦景花苑一居民还举办了“节电新生活我有我主张”节能分享会,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资源的低碳生活。打造低碳环保型的美丽庭院,在瓯海已经蔚然成风。
瓯海美丽庭院一角。瓯海区妇联供图
“庭院+文化”,凸显内外兼修
这段时间,书法家何元龙的庭院中绿意盎然,桂花飘香,隔三差五,就有一群邻居相约来赏书法、听音乐,聊天,喝茶。住在新桥街道西湖社区的何老先生以书房向庭院借绿的形式,营造“绿色书香”,既提升家庭文化氛围,又为小区文化庭院建设作出了示范,前不久被瓯海区妇联授予“十佳美丽庭院”荣誉。
因为何元龙家庭书画氛围的引领,新桥街道兴起了一股书画热,“庭院书画笔会”也成了美丽庭院建设一大特色。在泽雅镇,很多家庭以纸山文化为主导推动打造“研学纸山”美丽庭院示范带;丽岙街道则以侨乡文化为特色推动“欧瓯风情”美丽庭院示范带等;梧田突出深厚的区域文化底蕴,一些居民在自己的庭院里开展一周一次的“小院读书会”。此外,在庭院创建中,许多庭院把家风家训传承与美丽庭院创建相结合,融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家风文化、民俗文化等,打造以文彰景、内外兼修的庭院风景,既凸显单个家庭文化气息,也丰富了整个社区道德文化建设的内涵。
“庭院+产业”,催生“庭院经济”
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依托田园的天然优势,在创建的同时,实现“美丽庭院”向“美丽经济”转化,是瓯海区妇联在积极探索的一条乡村“共同富裕”之路。
区妇联借助 “巾帼云创”项目,推出“美丽庭院”设计数字化展示模板,提供可看可学可用普适化样板;推出“村播带你游美丽庭院”“美丽庭院我来晒”等线上展示推进美丽庭院创建的普及和宣传,提升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同时,链接“妈妈的味道”“美丽民宿”“美丽手作”等巾帼创业品牌,引导各地村民利用庭院发展侨家乐、农家乐、民宿、花卉栽培、蔬菜种植、酿酒、手工艺制品等产业项目,逐渐盘活庭院闲置地与剩余劳动力。目前,仙岩渔潭村打造成了一个集中共浙南一大会址、美丽田园、民宿经济等于一身的城乡旅游综合体;茶山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的庭院入驻手作、非遗等渐显成效;泽雅纸源村在美丽庭院示范带创立“纸山厨娘”巾帼共富品牌,“诚品绿仓”则依靠种植多肉形成“产、学、研、销”于一体的庭院经济,成为当地“共富”的典型案例。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初审编辑:赵立武
责任编辑:谷璋彤
审核:彭永棠
主任监制:陈泰涨
监制:陈亦全陈希瑜
总监制:陈振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