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包含着文化情感的坭兴陶器皿的背后,做陶匠人们仍心怀希冀在理想与现实中躬身传承。
04:04壹
在诗一样的年华里,我们走过许多的远方和田野,而这次,我们回到了山歌响起的八桂广西。
初见她,是通过老朋友介绍,执意要先带我们去看看。
岭雨(李雨芬)——广西钦州当地青年陶艺师,年获帅立功(中国百杰画家之一)收为入室弟子,年毕业于现北部湾大学(原钦州学院)陶瓷设计专业,年正式拜黄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为师。
主要擅长坭兴陶产品造型设计及山水花鸟雕刻,代表作为传统山水芥画。
▲设计产品概念图贰
当历经了一千三百年历史积淀的坭兴陶开始寻求转变,你会发现每一个包含着文化情感的坭兴陶器皿的背后,做陶匠人们仍心怀希冀在理想与现实中躬身传承。
八零后的岭雨,出生于广西贵港平南,一个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小城。
双手触碰陶土的那一刻,手艺人就这样投入了一生。毕业后的岭雨选择留在钦州,目睹着越来越多的同学纷纷转行做其他事业,仍然坚守着对坭兴陶原创设计的执着信念,“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辛酸”。
▲拉坯她是《锦绣系列》坭兴陶作品原创设计者李雨芬,“岭雨”底章是李雨芬所用于原创设计的茶具产品专用的一个章号。
因陶结缘。从孤身一人打拼到如今幸福美满家庭,岭雨创业路上总少不了丈夫的陪伴与支持,也因而有了以丈夫的老家村子命名的“古朝”陶艺公司。
▲修坯叁
手艺的延续,离不开对源头的追溯。作为年轻一代的手艺人,岭雨将对家乡的热爱与对广西文化的理解渗透到作品当中。
最初萌生念头是源于岭雨一次广西民族博物馆之行。当看到那些图案生动、色彩斑斓、结构严谨的精美壮锦运用在衣服、包包等文创产品上时,岭雨脑海中不禁涌现出许多灵感,何不将广西独有的壮锦、铜鼓、绣球、宁明花山元素与坭兴陶融合,打造只属于广西特色的代表性产品呢?
▲装接(开孔、搓壶嘴、壶把、抛光、盖而在考察了整个钦州几乎无人把广西壮锦和铜鼓元素与坭兴陶结合的原创产品做到专业的水平后,岭雨在心中更加肯定了自己创业的方向及目标。
希望能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将广西民族元素结合到坭兴陶器皿上,器形与图案都力求在美学与实用上找到平衡点。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广西,了解坭兴陶,岭雨坚持每一个作品都是原创设计。每个作品从构思到定稿,都是一次次对广西文化与艺术的深耕与创新,亦是彰显了年轻一代手艺人的担当与责任。
▲风干后雕刻从壮乡元素到坭兴陶制品不仅是材料的一次继承和演化,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再学习和再利用。
肆
生活与梦想同行,去往心里那个最想去到的地方。作为坭兴陶原创设计师,岭雨总会每天随身携带纸和笔,灵感来临时随手把想法记录下来。
《锦绣系列》坭兴陶作品是岭雨原创设计的一次小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有对坭兴陶的更深理解,也有来自广西壮族各个元素之间的碰撞与匠人精神的传承。
▲入窑烧制年《锦绣系列》坭兴陶项目正式启动,从产品设计、研发到出样、检测,背后是手艺人对坭兴陶制作每一道工序的严格与坚持。
经过揉泥、拉坯、修坯、装接、风干、雕刻、烧制、打磨等更是匠人们的辛勤汗水。而手造器物的制作,匠人们的手工塑造,是一种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融合,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升温至℃,待自然冷却后开窑为了优化壶身器型、壶嘴出水力度,解决壮锦图案花纹上色选用泥料、壶杯烫手等问题,不断尝试各种方法,让作品达到最佳效果,经过一系列反复手工打磨测试样品后,才确定最终的成品《锦绣系列一·延绵套壶》、《锦绣系列二·铜鼓水杯》。
这些承载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统手艺,留传千年却历久弥新,好似一本家书,自传承的那一刻开始书写,一代代接力,不断完善。
▲手工打磨这是最好的时代,而那些坚持梦想、全力以赴的人,终会得到时间的奖赏。
伍
为什么众筹
年9月8日,白露为霜,茶氏文创在美丽的壮乡广西南宁落户,从此开启了壮乡非遗文化的寻访。
从壮锦、坭兴陶、六堡茶、黄泥鼓舞这些壮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寻访,我们记录了珍贵的非遗技艺与传承人的故事。而此,那些具有匠心情怀的手艺人,亦是我们重点的挖掘记录对象。
广西钦州坭兴陶,是我国四大非遗名陶之一。茶氏文创,有南宁茶氏与钦州茶氏两大茶空间,茶空间的风格均应用广西本地的非遗作为空间主题展示。
而本次众筹,我们力借通过在原创中用文创的方式,将广西独有的壮锦、铜鼓、绣球、宁明花山元素与坭兴陶融合,展现器型与民族元素结合的特色。
壮乡的坭兴陶,八桂天工神韵。做为壮家儿女,茶氏文创用星光般的力量,联合当地青年陶艺师、工艺美术大师推出原创《锦绣》系列坭兴陶的创新与创作,传承与传播国家非遗坭兴陶与壮锦文化。
-end-
图文
茶氏文创(caz-si)
策划推广
茶氏文创
文创+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