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冷月(年--年),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江苏苏州人。二、三十年代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又与谢公展、吕凤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有《冷月画集》三册行世。幼从祖父陶治孙学画。(陶治孙是“小四王”之一的王椒畦的学生,《清代画史》称其“工山水,笔意峭拔,皴擦疏简,苍茫浑厚”,吴大澄、陆恢也曾出其门下)。早期接触“四王”系统的山水画,后又钻研了米南宫、黄公望、王蒙、沈石田、文征明诸家的山水画技法,以及王冕、徐渭、陈淳、蒋廷锡、恽寿平诸人的花卉画技法。在苏州元和县高等小学读书时,学习投影、透视,光线等西方绘画知识,后又从美国人特朗教授研习油画、水彩画。创制出熔中西画法于一炉的“冷月山水”。最负盛名的是月景雪景山水。为了真实地表现云月的韵味,他用积墨积色之法渐层着色,因而其画远看融浑,近看笔笔有致。为了有别于日光下的山水画,画月色朦胧中的景物时,参照张僧繇、杨升的“没骨”法,吸取水彩画中干画法等技巧,逐层着色,采用勾、皴、斫、擦等笔法,形成了他的艺术特色。
洞庭秋月设色纸本
款识: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紵,不知霜露入秋衣。宏斋陶冷月写李太白诗意。钤印:冷月(朱)
《洞庭秋月》是陶冷月的代表作,他对云水月夜的描绘技法是前无古人的。在这幅作品中,陶冷月完美地把传统山水画技法与西洋绘画的技法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具有中国味的优美意境,令人赞叹不已。作品近景山石与树丛的画法充分体现了陶冷月深厚的传统功力,远山和云的处理吸收了西画的表现技巧,浩淼的湖水中折射出银色的月光是画家的首创,中西绘画融和得如此和谐,展现了陶冷月的审美追求。作品中表现出的革新、大众化精神以及对西方绘画的合理吸收,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钩薄暮天边月立轴辛未(年)作(66.7万元,年5月中国嘉德)
款识:一钩薄暮天边月。前年远客成皋,河口晚眺,得此稿于汜水之滨。辛未夏,景苏先生雅属,即希正之,冷月陶镛。钤印:陶镛、冷月画
上款“景苏”即杨志洵,字景苏,无锡人。光绪经济特科,留学日本,著名翻译家。钱钟书夫人杨绛的祖父,胡适的老师。
本幅作于年,是陶冷月的月光山水,写于熟纸上。其所用熟纸,均出重价请名工定制,纯用古法。此图水彩画的感觉依旧明显,强调构图的三维空间多而虚少,一弯钩月下,飞禽、游人、舟楫皆清晰可辨。
苇岸渔歌立轴年作(.5万元,年7月朵云轩)
湘江秋月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苇岸风高宿雁惊,维舟特地起乡情。渔儿隔水吹横笛,半夜空江月正明。癸酉新秋,冷月陶镛。钤印:陶镛印信(白文)、冷月(朱文)
松崖赏月立轴设色纸本(28万元,年5月中国嘉德)
陶冷月,原名善镛,字咏韶,号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吴县周庄(今属江苏昆山)人。陶诒孙侄孙。早年学画于罗树敏,又师陶诒孙、陆恢,独创中西合璧的“新国画”,其“冷月”之名亦来源于笔下月色的独特面目。此作描写一隐士坐于崖前松下,与月对望,画题取自传统,但画法全自己出。画家精细刻画浩瀚的夜空与淡淡的圆月,在传统画法中融合西法的造型和光影。虽然从表面上陶冷月的画法与时代流风相距甚远,但画家的立意造境仍是中国式的。陶冷月以文士的形象、苍翠的山松以及夜深人静时的悠远宁静,营造出东方式的诗意和超脱中西之别的纯美境界,体现出画家的高远旨趣。作品为原装原裱,裱绫亦为陶冷月所独造的“冷月绫”,细观绫纹乃由篆书“陶冷月”三字组成,在作品之外又多了几分历史文化的印痕。
秋高月满立轴甲申(年)作(61.6万元,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秋高月满。甲申孟冬之月,写祝张母华太夫人古稀荣庆。宏斋陶冷月。
近现代画家所画的月,基本上只是一个圆圈,并没有精心描绘,更没有终身以月景山水为题材的。陶冷月却知难而进,他引西润中,取烘云托月的方法,用云的流动变幻衬托出月的皎洁明亮,以此表现月夜的静寂肃穆。他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画月的四季区别:春月明媚、夏月爽朗、秋月高亢、冬月清寒,雨前乌云拱月,分外明亮,雨后碧空如洗,明净皎洁。因此,陶冷月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国画描绘月夜景色的这一空白,而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恐怕后人也难以企及。
朗朗明月在明静的云层间缓缓移动,渊源流长的溪水泛着白色的荧光,翠柏扎根岩隙,红树依崖而立,石径边坐赏吟咏,似入仙景。云水和远山用墨青取没骨法,近处的崖壁则墨色勾皴。翠柏红树色差的巧妙运用,打破了冷月山水清寒色调的陈式,以应华太夫人古稀荣庆之情调。
微雨夜来镜心(44.8万元,年5月山东天承)
放翁诗意图立轴
月景山水镜心
山水手卷纸本
月光瀑布
此作描绘清冷月光之下奔流的瀑布和岸边密布的树丛,秋意甚浓。迷蒙的云彩中掩映着一轮圆月,月光投在瀑布倾泻的地方,厚涂的白色让水面非常明亮,而淡黄的机理纹路又给水瀑染上了诗意的月色。光影的运用与瀑布的大弧度的描绘使人几乎能感受瀑布倾泻而下的强大力量。
月景山水镜心
云山夜景立轴壬戌(年)作
艳滪夜月镜心年作(70.4万元,年4月香港苏富比)
山水立轴纸本(23万元,年8月中博国际)
寒松积雪立轴辛未(年)作
雪景山水立轴年作
月夜归舟立轴水墨纸本年作
瑞雪图镜片设色纸本
踏雪寻梅镜框年作
江南春色年作
《江南春色》作于年,陶冷月28岁,是年至年间,陶冷月先后在上海真如杨家桥附近写生,这件作品应该是根据写生的素描稿回来加工后的纸本水粉作品。民国画家二十年代,对景写生,倾心学习西画的作品已不多见,殊为珍贵。
画面采用全景构图,描绘的是理想化的春天江南田园牧歌式的景致。近景是青黄色的农田,中景为青翠树木,远景是湖面与天空,田边树下点缀着几缕人影。画面左下方有陶冷月的签名和日期。画面透视及景深一一如实景,洋溢出一派江南乡间的安逸与闲适。
陶冷月学习西画方法,但并不拘泥于写实。他认为:“要之吾人作画,既取材于自然界,因不能离自然过远,然不仅求形下之真,更当求形上之美”,此画做到了这一点。是年,陶冷月新婚,画家对理想的男耕女织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也不难从画面中感受到。
春江莺鸣镜心年作(80.5万元,年3月中国嘉德)
千帆泛月归立轴
观瀑图镜片年作(34.5万元,年6月上海东方)
松泉飞瀑镜片年(36.8万元,年6月上海天衡)
四季山水卷手卷设色纸本(万元,年5月北京诚轩)
青山飞瀑镜心设色纸本年作
源源万斛泉镜心年作
该图为画家晚年得意之作,故录入其亲手所订《冷月画识》,押角闲章“最爱深山雪练飞”亦为中意瀑布作品必盖之印,由此更知是图绝非寻常之作也。
溪亭对语立轴水墨纸本
云岫·彤云双帧(二帧)镜心
龙山苍林镜心(78.2万元,年5月北京诚轩)
山深林密立轴
林间幽屋立轴
黄山一角镜心己未(年)作
奇峰飞瀑立轴年作(33.6万元,年6月保利)
登峰观云立轴年作
卧听寺钟立轴设色纸本
《沁园春》词意镜心
飞流直下三千尺立轴
古木澄潭立轴
山水纸本立轴
平林远渚图立轴丙子(年)作
观瀑图立轴年作
青绿山水立轴
山水纸本立轴
梅花立轴设色纸本
岁寒三友镜片水墨纸本
墨梅图年作
杏花红艳立轴
红梅竹石镜片
群芳争艳镜片辛卯()年作
美意延年镜心
兰花立轴
西府海棠年作
陶冷月在年绘水彩《重瓣桃花》与《西府海棠》两幅(尺寸为20×15cm),同年又创作了尺幅更大的两幅,以深入研究西画技巧。到-年陶冷月任职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期间,这两幅大尺寸的水彩画《重瓣桃花》与本幅《西府海棠》用来作为教学示范,后亦都留给了暨大,这也是为何本幅水彩的背后会钤有“国立暨南大学图书馆资料室”印。
鸢尾花(共三幅)-年作
这组作于至年的《鸢尾花》,是他为数不多的西画中最早的作品,弥足珍贵,且细腻描绘的不同颜色、姿态各异的鸢尾,恰成三联一组,可谓难得。
“陶冷月的西画,大多散佚了。水彩《鸢尾花》(三幅)、《绣球花》和《桃花》,先后作于、年,均近距离取景,描绘生长着的花卉,略似中国画之折枝,而区别于西方的静物。很注意花、叶和枝干的质感刻画,不特强调光影,色调偏冷。鸢尾和桃花的娇艳色质,刻画得颇为精妙。”
百年老榆古藤寿石年作
年陶冷月和夫人薛昌文、朋友洪颂炯等游上海豫园,作《古藤寿石》和《百年老榆》两幅铅笔写生。71岁高龄的陶冷月,下笔仍劲健有力,虽是素描写生,构图与境界却类似国画。陶冷月反对一味学习古人临摹古画,重视实地对景写生,早在年演讲时便称“近时研究国画之徒,大都专事传模移写,为衰退之一大原因”。他早年就经西画训练,一生勤于速写写生,这也是陶冷月的国画为何别具一格,写景状物格外真实生动的原因。
公众/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