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花中的生殖信仰,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

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民众生活追求是十分朴素和功利的,本质上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延续的追求。在农耕社会,生命力是生产力的象征,而生产力的多少又是生命力能否延续的保证,所以在民间多子多孙就是一个家族和群体生命力和生产力强大的证明。这就使得早生子、多生子成为民间人们生活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之一,长寿和子孙满堂成为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这种人生目标反映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就是对实现求生、趋利、避害的追求。在陕北,窗花的内容和形式十分庞杂和丰富,诸如兽类中的狮、虎、鹿、兔、猴等;鸟类中的鹰等;植物类中的牡丹、石榴、桃等;人物活动场景类型中的娃娃坐莲花、鞭春牛等;以及各种组合。

它们大多数自从诞生开始就是服务于民众世俗生活的生命诉求的,在数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不曾脱离过它们的这一“使命”,共同地表现和肯定着民间生活对“恒常主题”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各种追求。尤其是对析子延寿、多子多孙的祈盼。陕北人将生殖、繁衍、性爱等生命诉求都依附在剪纸活动和窗花中。例如在嫁娶时,在新人嫁妆上的双喜图案,在密洞窗户、室内、器具上贴的剪纸团花,在“上头”仪式用的“儿女馍馍”面花上贴的对鱼、对鸟等图案,绝大多数都是“男女耦合”“早生贵子”“多子多孙”的寓意和主题。

此类表达在剪纸中不胜枚举,如石榴寓意多子,鱼戏牡丹寓意男女之情,蛇寓意能产,鸡寓意多产等等。在陕北,抓髻娃娃是象征繁衍子孙的人形剪纸,结婚时贴在洞房里,有早生贵子、多子多孙之意,一般称为“喜娃娃”或“喜花”。这种喜花在陕北农村地区的变体非常多,样式十分丰富。如有独立的娃娃、拉手的娃娃,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莲花图案,随着佛教的传入广泛流传以后,出现的娃娃坐莲花样式的“莲花人人”,陕北民谚“娃姓坐莲花,两口子好缘法”,寓意婚姻美满、子孙长续。

这在陕北也叫作“娃踩莲”,它的内涵主要是生殖繁衍的原始观念。这些喜娃娃的显著特征是夸大、突出生殖器官,主要包括:一是赤裸裸地正面夸大,突出女性和男性生殖器官的形象特征;二是把男阳女阴自然形象特征抽象化为符号,以符号隐语突出女性和男性的生殖器官。比如“云勾子”和“挂钱”的上下组合、“云钩子”和“挂钱莲花”的上下组合、男阳和象征女阴的莲花的上下组合、象征太阳和男阳“十”字符号与象征女阴的“叔刺朝”符号的上下组合。扣碗是陕北窗花中常见的生殖题材。其形象为上下相扣、饰满纹样的一对碗,常常出现在新婚的洞房里。据专家考证,扣碗与古代“合登之喜”有着密切的关系。

陕北剪纸扣碗上半部是一只男蛾的装饰纹样,周围是象征男阳的“当字不断头”的图案;下半部是一只饰双乳女阴女蛾,周围是象征女阴的“椒刺刺”图案,曲折地表现阴阳结合,化生万物,早得贵子。“喜”字婚俗剪纸是陕北剪纸最为重要的部分。婚俗剪纸用大红纸,专门贴于或摆放于结婚时的家具、箱柜、被褥、礼品之上,充满了喜庆。其中“喜”字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帐房密内、新婚物品、大门、窗户格子、迎亲的沿途都需要它装饰。婚嫁贴“喜”字很讲究,女方家要贴“禧”字表示喜庆、吉祥,男方家则要贴“囍”字。双喜字是民间创造的字,寓意喜上加喜。

陕北婚嫁之时必剪“石榴百子”的窗花。在陕北剪纸中,牡丹主要寓意女性,常与象征女性的物品搭配表达男女配对之意,民间有《风凰戏牡丹》《石榴赛牡丹》。老鼠陕北剪纸中,老鼠往往象征男性,可以理解为繁行的符号民俗剪纸《老鼠嫁女》,其最初功能是祭祀生殖神子鼠,目的是祈求结婚早生子、多生子。而《老鼠合抽烟》,以“烟”谐音“姻”,“合抽烟”即结婚之意。《老鼠爬蜡台》《老鼠偷油吃》用众多老鼠“爬登”和“偷吃”的动态象征性爱、繁衍。而在《老鼠吃南瓜》《老鼠吃葡萄》《老鼠吃麦穗》《老鼠吃石榴》等剪纸中,人们看重的不是南瓜、葡萄、石榴等物的外形,而是它们里面的籽。他们把南瓜、葡萄、石榴等看成母体子宫,把里面的子看成子孙繁行,以此象征多子,析求人类繁衍不断,子孙满堂。

喜字剪纸中的狮子大多用于婚嫁喜花,也称“喜狮子”,常成双成对出现。陕西有“对对狮狮对对莲,二十三四儿女全”的民谚。另外,因“狮”与“事”谐音,所以常见的狮形瑞图有象征着“事事如意”的双狮并行。其中的“狮子滚绣球”的样式,狮子象征男性,绣球象征女性。鸡在陕北婚俗剪纸中喻阳喻男,有送子的寓意,陕北传统剪纸中有《鸡衔鱼》《金鸡探莲花》等,这里鸡为阳,鱼、莲花为阴,喻男女相合,生殖繁衍,并有“金鸡探莲花,两口子好缘法”的吉语。陕北剪纸中鸡的这种寓意最多,也最为古老,是近千年来原始生殖繁行观念的遗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xianjiuyeju.com/afhhy/41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