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节气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大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画作:北京赫德中方艺术孙淑芹老师

今日是大暑,我们进入了夏季的第六个节气。在讲给孩子们的节气物候之前,我们先送上明星关大厨节气美食视频——“桥畔纳凉”。大家继续跟着赫德大厨制作节气美食,感受日子里不一样的烟火气。今天,我们跟随身处中国不同地域的老师们,感受幅员辽阔大中国的南北物候,了解节气符号,继续赫德跨越中国的节气之旅——大暑。

Todayis"GreatHeat",oneofthe24solartermsinChinesetradition.WeinviteteachersindifferentcitiesofChinatoobservethelocalnatureandculture.WealsohavethechefofHDBJsharingwithusaspecialcuisineforthisseason.Enjoy!

坐标:广州番禺气温:30℃晴记录者:广东番禹中学附属学校唐舟

台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我们沿海地区的“特产”,多发在每年的夏秋季节。在广州,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一般都是由台风来开启的。

是的,广州的大暑可没你想象中的炎热难耐,有时甚至比北方还要凉快,于是,等台风成为了广州人与大暑之间的默契。每逢台风到来,它会邀请风啊、雨啊、乌云啊、闪电啊一起来演奏。它先是压低云层,偶尔还会来一个电闪雷鸣,紧接着狂风怒号,大雨瓢泼,像宣战似的。它横行无忌,一刮就是两三天,喜怒无常。

除了能给夏日带来一丝丝的凉意,台风天总是给人们带来烦躁与不安。看,天空乌云密布的,不间断地下着雨,时常还伴随着呼啸而过飓风,最难受的是出门就会穿着被雨水打湿的鞋,真叫人开心不起来。广州有一首童谣是这么唱的:“落雨大,水浸街。”从小到大我们都习惯了,在台风天里:地面开始涨水,有时汽车也泡在水里;树上的枝干被吹断,天晴后枝叶铺满一地;黄色、橙色预警接连不断,严重时还有红色预警让人们停工停学……真是惊心动魄,随时都担心着发生一些无法抵挡的灾害。

说着也好奇起来,这随时会带来危险的天气,古代的人们是如何预判的呢?在古代,没有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没有各种科学的天气预报方法,人们主要根据一些天象和物象等地方性征兆来预测台风。这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和“老天”打交道积累的经验,比如通过风向、鱼类上浮、海吼等现象来预测台风的来临。早在《吕氏春秋?有始览》中就有关于“八风”的记载,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对风的观测研究已相当细致。另外,在九世纪的《岭南异物志》中也谈到飓风或台风到来之前,会出现一种特别的风,称为“炼风”。还有在《岭表录》中也记载了“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谓之飓母,必有飓风”,这是最早关于台风天气预测的记载。

在东南沿海的民间还有“六月一雷止三台,七月一雷九台来”的说法,认为六月只要打雷,那就肯定没台风;而七月一旦打雷,台风便会接踵而至。晚清时期的施鸿保根据江西、福建的山川、气候和民俗著有《闽杂记》,在书中他介绍道:“每当台风来临前夕,必定会有鱼形云在空中漂浮。若云色为白,则预兆台风来势缓和;若云色呈黑,那么台风势必凶猛。”但是古时候的方法毕竟还是缺少科学性,这些依靠经验的预测主要是让官民有提防之心,关键还是要看台风汹汹杀来的时候如何应对。

那古代的人们遇到台风了怎么办呢?其实古代人们居住地方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近海的南方地区居民人数要少很多,所以,那时候不会有太多的人住在台风经常发生的地区。而对于沿海地区而言,应对台风的主要方法包括修筑海堤和植树造林两种。

如今,人们为了祈祷台风来得“温和”一点,赋予了台风人性、物性,美其名曰“杜鹃”、“悟空”、“玫瑰”、“海棠”……这名字可不是随便喊的,台风的命名是有规则的,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重复使用。中国提出的十个名字是: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更有意思的是,当某一台风造成重大危害时,即被除名,并由该提供国再想一个替换,让凶神恶煞的台风销声匿迹。

今年的大暑,有报道称广州将遇到台风“查帕卡”,作为广州人,虽然非常感谢它在酷暑中带来的清凉,但是也真希望它和我们打个招呼就赶紧走吧……

坐标:北京市朝阳区气温:27℃多云记录者:北京赫德双语学校楠楠

小暑节气过去没几天,北京就入伏了。进入伏天之后,北京的天气依旧炎热,不过相比之前,大暑前后少了骄阳似火,空气里多了几分潮湿和闷热。东汉刘熙曾在《释名》写:暑煮也,如煮物也。虽然这几天时常有雷阵雨光顾,但不下雨的时候即使是上午出去,依然有身处蒸笼的感觉。

进入学校北门,我就看到了有一位“新朋友”在迎接我。这位朋友的花朵足有碗口大,身型挺拔,原来是盛开在路边的三月花葵。连日阴雨难得见到太阳,三月花葵用火红的颜色,告诉我赫德校园里大暑已至。

再往前走,喷泉对面小花坛里的景色和上个月也大有不同。上个月最耀眼的黑心金光菊矮了一些,不太起眼的绣球花却一下子抓住我的眼球:无数朵小花聚在一起,围成一个绣球的形状,一簇一簇的粉色静静装点着火热的夏天。离绣球花不远,翠绿中的点点紫色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紫色的茉莉花在中午时隐时现的阳光下,紧紧合上了花瓣儿。如果在清晨或者黄昏路过这里,又会是怎样的花香四溢?角落的绿意中比较神奇的,是一株白色的月季和红色的蜀葵,它们枝节交错,从门口看过去就像一棵同时开出两种颜色的花。

观察了几次蔷薇、蜀葵还有月季花之后,今天终于有机会看看木槿花了。校园小路的周围种着不少木槿花。木槿花还有个诗意的名字叫朝开暮落花,有些开放的花朵是粉色,而未开的花瓣儿是淡紫色,不知道是不是也和它的朝开暮落有关系呢?

前几年暑假时我曾经在公园里看到几株向着夕阳开放的紫薇花,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来的是白居易的那句: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今天,在由操场通往教学楼的路上,我惊喜地发现校园里竟然还种着紫薇花。一层一层的粉色花瓣紧紧挨在一起,看不出还有多少花朵含苞待放。

每个季节的赫德校园,总有让我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偶然发现的紫薇花,比如已经开始泛红的番茄,比如藏在藤架之中,那些顶着黄色小花、细长可爱的黄瓜。也正是这些可爱的花花草草,才让我在这酷暑之中,有了离开空调的勇气。每一个在夏天盛放的生命,都是大自然最好的珍藏。当酷热难耐达到极至时,秋的气息也不远了。

大暑,为夏天的节气画上句号。下一个节气,就是立秋了。

节气符号:萤火虫记录者:《当代教育家》杂志社丁翌

入伏之后十天,终于迎来的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虽然夏日将尽,但江南溽暑还远未离去。大暑的第一候是“腐草为萤”,今天咱们来聊聊萤火虫。

我的童年记忆里,有毛毛虫、蜗牛、蜘蛛、螳螂、蚯蚓、蟋蟀、蚂蚁……唯独没有萤火虫。从小生活的小城里,即便老式居民区也有路灯照明。而萤火虫是靠闪闪发光来求偶的,光线太亮,萤火虫就感知不到彼此的微光,也就没机会说悄悄话了。所以萤火虫往往在远离城镇、灯火昏暗的地方生存。

两只萤火虫“确认过眼神”后,会很快在夜色中约会,接着雌性萤火虫准备产卵,然后走完这短暂的一生。许多萤火虫会把卵产在水边的草根附近,而萤火虫从幼虫到成虫都会发光,在古人看来,倒像是烂草根里长出萤火虫一样,于是就把“腐草为萤”作为夏末的物候了。与之相似的,还有“杨花入水为浮萍”,因为杨絮和浮萍都是漂泊无依的,所以古人为它们加上了浪漫的联想。

东晋有一位叫车胤的少年,家贫好学,没钱点灯,便捉了几十只萤火虫,装进袋子里照亮读书。还有个叫孙康的与他相似,是利用月光照雪的反光来读书。于是后人用“囊萤映雪”来形容人读书刻苦。

不过萤火虫的光是一闪一闪的,即便捉了几十只,恐怕也难以组成稳定的光源。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快速开关家里的灯,看看能否读完这篇文章,想必是很难的。至于用雪的反光照书就更难了,雪地不是光滑的镜面,所以反射的光线一定有所减弱,如果雪映月光可以读书,那么为何不直接在月光下读书呢?这个成语虽然未必可靠,但也足见古人对于萤火虫,从不缺乏浪漫的想象。

用月光和萤火虫照书,时间久了难免头晕眼花。怎么办呢?萤火虫本来能发光,而对月光敏感的要属狗了,古人又认为眼睛与肝胆相通。所以李时珍有个主意,看不清东西时,就用白狗胆和萤火虫磨成粉末,涂在眼睛里,能让人肝气充沛,双眼有神。

但凡能用文学理论讲明白的药方,多半不好使,否则还要大夫干嘛?

诗人笔下的萤火虫,则是另一番滋味了。我们先从李白的《咏萤火》开始: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这首诗浅白易懂,说萤火虫即便遭逢风雨,也能熠熠生辉。若是飞上高空,能像月亮旁边的星星一样闪烁。从李白的一生来看,他自称“谪仙人”,又仕途不顺,这首诗应该是说自己即便遭受挫折,仍然有做大官或是神仙的愿望。

与南方相比,北方的萤火虫闪烁得更晚,到了秋天仍然有点点荧光。于是有杜牧这首《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一个秋夜,长安深宫里的几个宫女寂寞无聊,一面扇动飞舞的萤火虫,一面望着天上的牵牛、织女二星。皇宫本该是世间最繁华富贵的所在,而宫女的住处居然能看到萤火虫,可见其清冷黯淡。萤火虫在眼前闪光约会,繁育后代;牛郎织女则在天上夫妻团圆。相比之下,宫女则更加孤单、凄凉了。

《长恨歌》里,白居易写唐玄宗失去权柄和爱妃,回到长安皇宫时,也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当年的夜宴、歌舞、美人早已烟消云散,如今陪伴老皇帝的,只有一点孤灯,几只萤火虫而已。

今天,萤火虫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有极为复杂的寓意。上面的三首诗里,萤火虫分别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不同的诗人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含义?再来听听这首《萤火虫》的歌,想一想,歌里的萤火虫,和古诗里的萤火虫又有什么不同。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

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

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

让萤火虫给你一点光

燃烧小小的身影在夜晚

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

短暂的生命努力的发光

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

我的心我的心还在追

城市的灯光明灭闪耀

还有谁会记得你燃烧光亮

看到这里,有小朋友一定会问:到哪里才能见到萤火虫呢?

要去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想在城里见到萤火虫,太不容易了。

据说,隋炀帝可以说是史上最强萤火虫爱好者。他派人捉来不知多少萤火虫,在夜晚洒遍一个山谷,用来观赏;还专门修过一个“放萤院”,为了欣赏漫天荧光的美景。萤火虫飞舞的时光短暂,要维持漫山遍野的荧光,全靠捉了又死,死了再捉。隋炀帝是个著名的“昏君”,其实他做的坏事好事差不多一样多,但凡事突出一个爱折腾,比如折腾萤火虫。

今天,也有人又抓来大量的萤火虫,搞“生态放生”,博人眼球。这样反而把萤火虫的生态搞得乱七八糟,能活下来的实在微乎其微。可见古今爱折腾的人,想法总是差不多的。

希望萤火虫们能安全自由的生活在属于它们的世界里。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仅限教学用途)▲北京赫德五年级学生孔雀作品亲爱的小朋友们,看了广州、上海、北京三地的物候和文化特点,你有什么感想呢?大暑时节,你可以写一写你身边的物候,配上图。也可以记录下来这个假期的见闻与感受,与我们分享。当然,别忘了做一款节气美食“桥畔纳凉”,和家人一起迎接夏天的到来。

欢迎你把大暑的作品投到大熊老师的信箱

大熊的邮箱是:Mr.Teddy

hdschools.org赫德学校植根中国家庭和文化,致力于培养明辨笃行的全球英才。在上海、宁波、北京和青岛,赫德学校通过跨学科大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全课程理念架构之下以培养“全人”为目标。同时以教育戏剧、设计思维、多科目运动、创新艺术为特色,加强综合性学科、应用性知识的获取,培养不同类型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关阅读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小暑SlightHeat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夏至SummerSolstice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芒种GraininEar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小满GrainBuds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立夏Beginningofsummer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谷雨GrainRain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清明Clearandbright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春分SpringEquinox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惊蛰InsectsAwaken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雨水RainWater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立春BeginningofSpring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大寒MajorCold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小寒MinorCold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冬至WinterSolstice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大雪GreaterSnow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小雪LightSnow

赫德节气

生活做课堂,舌尖盛四季——立冬BeginningofWinter

戳“阅读原文”回顾北京赫德“一年中的二十四次相遇”主题节气故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xianjiuyeju.com/afhpz/11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