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挑战蜕变
——记第二届福建省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陈婷
陈婷丨福建省实验幼儿园
走进福建省实验幼儿园,陈婷老师下楼迎接我。初次见面我就“惊艳”了,这位比我年长十岁,已过不惑的省实验幼儿园教研主任,看上起却像我的同龄人。她把我领到办公室,我忍不住好奇问这个问题,她微笑着说:“我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
充实:守护孩子们的童年
年,初中毕业时,15岁的陈婷在同桌同学的怂恿下,放弃保送福州格致中学重点班的机会,以高过福州一中录取线10分的成绩参加幼师面试。“现在想起来,还真是蛮遗憾的,哈哈!”她笑着说。实际上,同学的怂恿只是外因,喜欢小孩,才是她选择做幼师的真正原因。读初中时,邻居家的小孩特别喜欢来她家玩。她和弟弟会变着花样陪小孩玩。她说:“搬家的时候,那个小孩还吵着要搬到我们家对面。”
陪小孩玩和幼教并非一个概念。“对于幼教工作意义的领悟,是在工作以后,”陈婷说,“在与孩子们朝夕的相处中,慢慢体会到的。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追求,也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产生越来越强烈的需求。”
陈婷老师坦言,她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省实验幼儿园这个平台。作为一名省实验幼儿园的教师,不仅能够得到各种优质的学习机会,还能不断从品学兼优的同事身上学习教育智慧。陈婷从教25年的过程中,幼儿园的多位园长、前辈,都是她专业成长的关键人物。她逐一数着那些对她有影响力的领导和前辈:“要求严格又慈爱的全琳园长、专业全面又和气的谢少华园长、极富人格魅力的游兆菁园长,还有现任的、被评为全省名园长的张嘉华园长。”与其说她是幸运的,不如说她善于向前辈学习。“她们自身的素养,以及她们给予我的赏识,都引着我不断努力。还有园里的许多位师德高尚、心地善良、专业出众的、像妈妈和姐姐一样的老师,不仅给予我关心、爱护、肯定,更是在专业上不断地帮助我。”陈婷说。她反复提到前辈给她的赏识和激励的作用,这也成为她教育幼儿的一大法宝。她说:“我很在意孩子的感受,也很喜欢夸赞孩子。在我看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并在此基础上赏识、鼓励他们,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教学是相长的。她说:“你只要给孩子支持和鼓励,他们也会回馈温暖和爱意,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你,就会温暖到你。”爱孩子与责任感也是相关的,她说自己爱管闲事。有一次参观四川一所幼儿园,她感觉园所有些做得不好,就写了一段建议,让带队的教授转给对方园长。她说:“儿童是令人敬畏的,只有不断把握到幼教工作的意义,才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可以成就人,也可能会毁掉一个人。守护童年,人人有责。”正是这样的认识,给了她大胆提建议的勇气,也鞭策她不断促进和完善自己。“童年对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由此,她又发出“培养一个人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的问题,不断思索。她说爱要建立在“无条件接纳”“赏识”“分享”上。对常人来说,“无条件接纳”和担忧孩子过分“自由”总会纠结矛盾,而在陈婷老师那里似乎都是那么圆融。她说,我们接纳孩子是接纳中有期待,正如我们幼儿园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期待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只有不断思考“孩子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才能知道如何让他们在“能力范围中去做他的最好”。孩子的自由,来自他对自己的接纳和做最好的自己。
挑战:省技能大赛
参加全省教师技能大赛,是陈婷专业成长路上极为关键的事件。她先参加园里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在比武中胜出后,被推荐参加省赛。当时的园长游兆菁给予她很多的鼓励,也为她备赛提供了很多帮助。在备赛过程中,福建师范大学的林菁教授,以及当时的保教组同事们都给予她很多帮助和指导。
她说:“备赛的过程,至今想起,都觉得非常心疼自己,哈哈。”为了做好比赛,陈婷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啃教育用书、反复设计教案、练习写评课稿以及巩固弹、画、说的技能等等。她回忆道:“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觉得永远准备不足……”参加完第一天的比赛后,她去参加同事的婚礼,婚礼结束后准备开车回家时,接到了组委会让她参加第二轮比赛的电话。“其实蛮意外的,我知道自己的表现不错,但没有想到能够晋级。”放下电话她就大哭了起来,想起自己备赛的种种不容易终于得到肯定,既委屈又激动。
赛后反思参赛历程,陈婷发现,“短短几个月的参赛准备,起到的作用还是很有限的,真正帮助她赢得比赛的,是所有的工作、学习的积累。”例如,对教学活动进行评析时,判断一个活动利弊的眼光是在多年的教学反思中锻炼出来的,而条例清晰、语句顺畅地写出评课稿,则是多年笔耕不辍的水平呈现。在进入第二轮比赛时,有一个环节是现场演讲。从看到题目到完成演讲,只有十几分钟。那年题目是关于“对立德树人的理解”。陈婷所在的省实验幼儿园每年都有举行师德演讲,使得她曾不断地思考过这个问题。而每年的家长会上,省实幼的幼儿园教师都像演说家一样向家长传递着这些教育理念。所以来一场关于师德的即兴演讲,对像她一样的省实验幼儿园教师来说不算难事。“每一天扎实的工作,就是在累积自己专业发展的基础;每一次专心的阅读、深入的思考,就是在迈向专业发展的高阶;更好的专业发展,能够成就更好的自己,也能更好地守护孩子们的童年!”
蜕变:依靠学习更上一层楼
陈婷从幼师毕业后,持续不断地学习,从中专到大专,从大专到本科,再到在职研究生,到43岁,她才走完别人20几岁就走完的求学之路。从年获得省技能大赛特等奖至今,5年的时间过去了。这5年,她的专业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如果没有参加省赛,我的专业发展之路,不会走得这么快。”陈婷说。年,她开始担任教研主任,负责教研工作,这让她感受到学识压力;年,在不断努力下,她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学前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年,她完成毕业论文顺利毕业,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她说:“担任教研主任,给了她一个新的平台和挑战;读硕士研究生,则是整个教育理念的重塑和研究能力的锤炼。”
随着学习的深入,陈婷的儿童观、教育观都有了很大的深化。她非常认同新西兰教育者的观点,“儿童是有能力、自信的学习者”,也非常认可“儿童是成人之父”这一观点。所以,现在的她更加“敬畏童年”。在教育观的方面,她的观点是:“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应是在尊重、了解、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是与幼儿的对话,是一个共构的过程。”
省技能赛获奖后的五年,是陈婷不断自我提升、收获成果的五年。五年间,她先后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单在年就发表了6篇论文。“现在写论文,比较得心应手。”她说。她现在不仅自己找选题写,还忙于完成一些杂志约稿。她的写作速度很快,往往几天就能成文定稿,这其实都得益于她平时的博、杂的积累和喜欢钻研的态度。她还花比较多的时间辅导幼儿园里的老师写论文,助推他们的专业成长,她说:“这样好像更有成就感。”
陈婷喜欢阅读,这给予她专业成长持续的动力和营养。“个人精神世界主要靠大量的阅读来充盈。”她喜欢读书,也喜欢分享观点,办公室、家里,包里都有书,出差遇到好书也会买。她喜欢读的书主要是关于学前教育的,也有不少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比较喜欢心理学。有些书她会反复地、深入地读;有些难啃的理论书,她会先囫囵吞枣地通读,再慢慢体会;有的书,她会根据学习或工作的需要有选择地读。最近,她又开始乐此不疲地阅读英文原版书,每天在朋友圈打卡。
陈婷热爱自然、喜欢花草,在家里种了几十种植物,有各种玫瑰、月季、三角梅、绣球花、长寿花等等,还非常享受在幼儿园里和孩子们一起赏花观草的时光。采访结束后,她还不忘给我介绍幼儿园楼顶生态园里孩子们种植的花草、蔬菜。她说:“打理花草时心很静,是最美好的状态,就像和孩子们在一起。而一年四季,花草总有惊喜,让人快乐。而孩子们也像这些花草,总是不断带来惊喜与快乐!”
文章系“福建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宣传作品。
未经本刊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