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流行的狮球壶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清末民初常见的民闲茶具器形。一般常见为葵瓣式,壶钮伏一狮子戏球,故名“狮球壶”。
狮球壶又称“伏狮壶”,“狮”与“师”同音,古有“太师”、“少师”的官名,所以世人常以此祈求家族世世代代高官厚禄、兴旺发达。狮球壶最大的特征是盖上的伏狮,一般都塑得憨厚讨喜,相当具有亲和力,气孔由其蜷卧的腹下双腿间穿出,实用与美观兼具。
狮球壶的第二个特点是壶身的八瓣筋纹(或四瓣筋纹)。有的器身稍高,不过大部分仍作扁球状,以便搭配伏狮的动态。壶的颈与盖则配合筋纹,呈八角形,由于器身较为扁平,所以盖沿较短,好让茶叶有更大的舒展空间。
狮球壶的壶把由于器形的关系,几乎别无选择地采用正耳把式,倒是壶嘴有直流与弯流之分,直流在气势上较为英挺且具方向性;弯流多为一弯嘴,全器看来较为含蓄内敛。
就器形分类而言,狮球壶属于筋纹器与塑器的综合体,所以制作上的两大挑战便是壶盖既要能八方通转、面面俱到,壶钮的狮子也要塑得传神而不刻板。这两点若没有一番功力,可是不易办到的。
明末清初无款桂花砂狮球壶
此壶硕大,通体铺以黄色熟料,尤如夜空中之繁星点点,为俗称之“桂花砂”。壶身浑圆,盖微隆,以狮为钮,揑塑精到,狮子憨态可掬,眉目毛发徐徐如生,脚踩之狮球可灵活转动,别出心载。综观全器敦实稳重,浑朴古雅,充实饱满,线面遒劲,展现出雄浑之美。桂花砂传器,甚为罕见,此类大壶,一般多见作工粗放,此等精工之作,实为万中无一也。
2民国江佐臣制陈少亭刻段泥狮球壶
估价:RMB 40,-50,
尺寸:宽12cm;高9cm
创作年代:民国
钤印:第邑臣记
臣记
题识:从来佳茗似佳人少亭
此壶身一侧刻行书“从来佳茗似佳人少亭”,另一面镌刻花卉纹。底钤阳文篆书“第邑臣记”印款,盖内有“臣记”小印。
3.民国狮球壶
估价:RMB 25,-35,
尺寸:21×12.5cm
创作年代:民国
铭文:人间珠玉安足取,辛未春月云名主人刻
底款:狮球第一
4.民国邵宝琴制倪祥林刻紫泥狮球壶
估价:RMB 15,-20,
尺寸:高7.8cm
创作年代:民国
盖款:宝琴
底款:祥林监制
邵宝琴(-),宜兴蜀山人。师从俞国良,造壶技艺扎实。三十年代,邵宝琴制作的狮球壶、传炉壶、柿子壶、线圆壶,周盘壶等,风行一时。底款也有“锡山俞传”,以表明受俞国良亲传。四十年代之后,邵宝琴在家中配合丈夫倪祥林制壶,并为倪祥林所订的壶加工制作。邵宝琴制壶用泥较为讲究,造型圆方,筋纹均有,体态灵秀,壶体一般以中型壶为主。
壶身:虚心可师温和可友
5.民国江案卿制紫砂狮球壶
估价:RMB 10,-20,
尺寸:宽19cm
创作年代:民国
盖款:“案卿”、底款:“宜兴江少华制”
铭文:“雨到人间方有声,辛未
江案卿(-),宜兴大浦洋渚人,清末民国著名紫砂艺人,又名江祖臣,是裴石民的姐夫、恩师。
制壶技艺精良,曾受聘仿古,曾有「仿古明有陳光明,暗有江案卿」之譽。惜传器不多,仅见供春茶具、竹根仿古壶、竹春茶具、狮球壶等。
年时值宜兴蜀山“阳羡紫砂陶艺工业公司”兴旺之时,聘请江案卿为技师制壶。该狮球壶参与南洋劝业会展品,之后又参加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并获奖,从此江案卿狮球壶名声大振,因而被推崇為民国狮球壶制作第一人。
6.清末民初江案卿制、泉石刻狮球壶
估价:RMB 60,-,
尺寸:长21cm
创作年代:清末民初
底款:宜兴江少华制
盖款:案卿
铭文:汲井掬寒泉,自足忘我嗔。泉石作。
此壶紫泥胎质,制作精细。壶体高仰饱满,曲张有致,壶颈高而挺括,与壶盖呈葵式,上塑一卧狮捧绣球,制作精细,俗称“喜狮”。壶流、把手较为简洁,品茗赏壶时,主题鲜明。狮球壶均为手工制作,壶盖、口皆吻合,壶盖可任意转向。壶身提刻诗文,底钦篆书“宜兴江少华制”印款,盖内有“案卿”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