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句古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是柳树很容易用插枝的方式来繁殖。
除了柳树,玫瑰花、绣球花、茉莉花等许多植物也可以用插枝的办法来形成新的植株。而像红薯、莲藕这样的植物用块根或块茎就能繁殖。把甘蔗砍成几段,埋在土里,每一段也可以长出一株新的甘蔗来。
最有意思的是一种叫“落地生根”的植物,在锯齿状的叶片边缘长出一排小芽,下面有白色的根,小芽落在土里就能长出新的“落地生根”来。
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利用植物身体的一部分来繁殖后代,没有生殖细胞的融合过程,所以都是“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也都是上一代的克隆。
比起植物来,动物克隆自己的本事就差多了!
谁见过掰下蟋蟀的一条腿,埋在土里或者放在组织培养液里就能长出一个新的蟋蟀来?
除了像蚜虫这样的“克隆冠军”外,大多数动物克隆自己的本事都很差,只能老老实实地走从受精卵发育这条路。
蚜虫既能卵生,又能孤雌生殖。不需要同雄性交配,雌蚜虫体内的卵就能在娘胎里发育,一只只小蚜虫就从雌虫腹部末端的生殖孔里直接跑出来。大蚜虫直接生出了小蚜虫,所以又称它为“孤雌卵胎生”。
新生的“胎儿不到几小时就能吮吸叶汁了。蚜虫的繁殖速度很快,只要环境适宜,在5天左右,这些小蚜虫竟也能按孤雌生殖的方法开始繁殖,生出新的小蚜虫来。它们盘踞在植物的茎和叶上,基本上都是“五世同堂。
为什么植物克隆能力这么强,而动物的克隆能力却很差,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原因是植物的基本结构比动物简单,植物主要有保护和支持组织、薄壁组织(生产和储存营养)、输导组织(输送水分和养料)和分生组织(形成新的细胞),而不像动物那样有那么多种系统和细胞种类。
加上植物细胞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在植物的芽端、根端和枝干上,都有活跃的分生细胞,它们何以分化成所有类型的植物细胞。植物的细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反分化”。已经分化的细胞可以“退回”未分化状态,再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所以用植物身体的一部分,就可以长出一棵新的植株来,也就是克隆自己。
而动物要运动、进食、消化、感知、思考,身体的构造自然复杂得多,细胞类型也多得多,比如人的身体就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构成。我们身体里没有一种“分生细胞”能够自己变成所有这些类型的细胞。
不仅如此,人体细胞也没有“反分化”的本事。比如肌肉细胞就不能自己变回受精卵。除水螅这样的简单动物外,要用动物身体的一部分长成一个新的动物是不可能的,所以绝大多数的动物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克隆自己。
水螅是以无性生殖的出芽法进行生殖的,即由亲代个体分离一小部分而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这个个体可以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也可以附着在母体上组成群体而自营生活。
无性芽体并不变成芽片,但却生出口及触手,并且仍与母体相连,后来,芽体的基部慢慢缩小,甸行动与母体分离,一个母体常具有若干芽体,而成为一个暂时性的群体
植物与动物还有身体形状的差异。植物没有固定的形状,“身体”的结构不需要像动物那么严格,只要能长出新的根、茎、叶就行。在哪里分枝,在哪里长叶,关系都不大。
而动物要运动,要平衡(比如两侧对称),眼睛和嘴要长在身体的前方等等。这些特点都要求动物身体的构造必须非常严格,不能随意改变,用身体的一部分长成一个新的动物是难以办到的。蚯蚓被切掉一段以后还会长出被切掉的部分,那只是再生,不是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