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春天,我终于把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给落到了实处,顺道还去看了兴化的垛田油菜花。因为我在苏州,所以准确地说,其实是“上扬州”,上扬州干嘛呢?一个目的就是寻找琼花。烟花者,琼花也。
关于真正的琼花,据说是已经灭绝了,且是年元兵攻破扬州城时灭绝的。从隋炀帝劳民伤财修运河,只为一睹琼花芳容,到南宋末年“慷慨殉国”的节烈。文人雅客赋予了琼花太多文化上的象征意义,也成就了它的大名。其实说到底,它就是忍冬科荚蒾属植物的一个变种,今天能见到的荚蒾属植物里,与它最接近的就是“聚八仙”。聚八仙很容易辨识,形似绣球花,但其聚伞花序四周有明显的大型不孕花,数量刚好是八朵。不孕花的作用就是为了招蜂引蝶,为中间较小的可孕花“拉皮条”,这是很聪明的策略,不用费劲巴拉地把全部花朵都长得那么大,毕竟长花是很耗费营养的嘛。而曾经真正的“琼花”,据说是有九朵不孕花。宋王月浦的《琼花》里说:“千须簇蝶围清馥,九萼联珠异众葩”,就是说它是奇葩。它坏了江湖规矩,想出头,多开一朵大的,那就难免被灭了,古惑仔电影里都这么演嘛。
不瞎扯淡了,话说回前年,我到了扬州就特别留意,以为扬州市区必定开遍了琼花。但事实上我那次却压根就没见到琼花的影子,后来听说瘦西湖是有的,但我确实没有遇到,这就叫无缘吧。无缘对面不相识,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年我与琼花的缘分到了,这些天中午在东沙湖健走,就遇到了一片开放的荚蒾,其中有绣球,居然也有“聚八仙”,我闻了一下,有一股幽香。据说“琼花”比聚八仙还香。宋王洋有诗云:“谩说八仙模样似,八仙那得有香来”,我证明香还是有的。
看到聚八仙也算个事儿了,咱也写点打油诗记一记,万一哪天八仙也驾鹤西归了,好歹也能留下点蛛丝马迹供后世凭吊嘛。很多人都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今后一定会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所以生怕留下什么污点和把柄,坏了自己的光环。伍德叔不到四十就不惑了,不仅敢写打油诗,还敢写“德体”书法,当下就挥毫草就一幅。我们袍哥人家,从不怕露怯。发到朋友群里,华明说:咱要不把八仙改成青楼吧?我答曰:俺是有底线的。咱是个骚客,可以骚一下,但不能耍流氓。哈哈~!
但有闲心觅花柳,
三月何必下扬州?
得意春风化烟雨,
招蜂惹蝶聚八仙。
一笑,一笑~!
玉颜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