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老屋藏绣千余件,一针一线惊艳时光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刺绣之美,引无数藏家为之折腰,曹军便是其中之一。四十年来,曹军耗费心血收藏保护民间刺绣珍品,多达近件。在他看来,收藏古绣,也是传承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江南刺绣馆坐落在新市古镇上一幢百年老宅内。

在德清新市古镇南汇街40号,穿过一条狭长的弄堂,曹军的“江南刺绣博物馆”就坐落在一幢并不起眼的徽派老宅里。规模不大,藏品却不少,凝聚了曹军几十年的心血。不仅有江南的刺绣,还展列有全国四大名绣,时间跨越元、明、清至民国,有皇家的,官宦人家的,也有寻常百姓家的,涉及衣饰、荷包、云肩、帐檐、枕顶、屏风、绣画及婚庆服饰等各个品类,其中不乏国内孤品。

曹军正在研发“老绣新做”文创产品,一幅幅灵动的图案显示了传统老绣的魅力。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迄今已有多年历史。曹军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民间收藏家。受父亲影响,曹军对刺绣收藏情有独钟,尤其是古绣里蕴含的传统民俗文化让他深深痴迷。这些年来,曹军将创办企业挣的钱几乎全部投入到刺绣收藏上。收藏各类刺绣精品近件,如今展列的仅约三分之一。指尖流转的一针一线,承载着旧时岁月的精细与美好,无不诉说着历史文化与久远的故事。

曹军的江南刺绣博物馆,每天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湘绣《春夏秋冬》,共有四幅,刺绣上四季花朵与鸟类不同,色彩艳丽,造型优美,工艺巧夺天工。每幅均绣有13只鸟儿。细细看去,不但鸟的羽毛有深浅之分,连一片叶子也有向背深浅,似乎能够看到叶脉绵延。“现在刺绣中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精湛的工艺了。”曹军说,“这位绣娘在绣完最后一只鸟儿时,眼睛都瞎了,足以见得功夫之深。”

这是民国时期结婚用的一只绣球。共绣有二十四面,寓意夫妻二人每人十二生肖或十二个月,用不同的花语祝福。

还有一幅《百财聚来》同样令人称绝。一颗青白相间的白菜上,两只昆虫活灵活现,仿佛还能听到虫儿在鸣叫。“这是一件苏绣。应该是当时造办处的东西,属十分难得的珍品。”曹军介绍说,“整件绣品用了64根真丝刺绣而成。神奇之处还在于从正面看白菜好似刚从地上摘下一般,叶子很新鲜,侧面看叶子竟变黄了。这可不是光线的原因,正是绣工四色配色之精妙。”

《百财聚来》图好似一幅油画,十分生动,是江南苏绣精品。

这是一件清代中晚期的禁步,也就是系在腰上的挂件。这种宫廷打籽绣技艺,据称绣工必须在六岁之前就要练习了。

在曹军看来,这些古绣无疑是研究传统民情风俗的珍贵资料。为了抢救收藏这些稀缺的刺绣,曹军跑遍全国各地搜集,几年不到竟跑废了一辆汽车,这才有了现在的刺绣博物馆。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绣品,他总是不惜代价,尽可能地收购过来。其中有几件还是曹军从国外“抢”回来的刺绣珍品。

曹军正在整理各种刺绣艺术作品。

曹军带记者欣赏一件从匈牙利找回来的戳纱绣。上面不仅绣有五彩缠枝莲纹,还有龙珠纹,蝙蝠纹,云纹、海水江崖纹等,图案的每一根都是整根丝绣的。“而且是绣在纱布上,这需要很精到的绣工才绣得出来。从色彩的图案来看,应该出自皇家的东西。”曹军知道,这是一件杭嘉湖地区特有的戳纱绣。他一见到这件绣品,整个人就被震撼到了。为了说服卖家,曹军为此专门找了在匈牙利的华人朋友牵线,光佣金就付了上万元。

戳纱绣上的图案精美绝伦。

清早中期的盘金绣,古老神奇的打籽绣……一件件珍稀的绣品经历上百年岁月,仍旧色彩斑斓,精美无比。曹军说,这是因为以前用的都是植物、矿物质染料,绣出来的色彩就很艳丽,清代时丝线多达多种,到民国就剩下多种了,有些工艺也慢慢在失传。“让人惋惜的是,刺绣因为不易保存,加上人们对古绣认识得少,缺少系统的整理与保护,所以存世的古绣也越来越少。”曹军认为,刺绣是除了文字以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活化石,他坚持刺绣收藏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耗费心血收藏这些刺绣,就是希望能尽绵薄之力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出自民国时期湖州南浔的盘银丝绣。中间绣的花瓶代表平平安安,大象寓意吉祥如意。

这是一幅清代粤绣,用的是盘金绣工艺,以八仙图案绣成“寿”字,品相一流极其难得。绣品上的文字表明是吴姻亲太夫人贺寿用的。

为了传承弘扬刺绣文化,这些年,曹军和妻子尝试“老绣新做”,开发了一系列刺绣文创产品。绣的图案,都是出自于他所收藏的古绣片。这正是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魅力所在。在保留其原貌基础上,曹军重新设计,将花草、虫鱼、山水、人物等各种吉祥图案搬到新绣上。无论是小荷包还是团扇,曹军都希望保留和呈现出老绣自身的文化魅力,让人们感受精美的绣工外,还能体会到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民间手工技艺的沉淀。

曹军正在研发“老绣新做”文创产品,一幅幅灵动的图案显示了传统老绣的魅力。

这是曹军利用老绣开切的文创产品《如雷贯耳》。

多年来,曹军没有出手过一件藏品。曾有一位瑞典籍藏家从万元开价到万元想买下他手里的一件刺绣唐卡,但曹军始终不为所动。“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怎么可能再从我手上流出去。”不过,开馆3年来,曹军已接待了超过10万人次的慕名参观者,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有大学的教授,也有上海、南京等各地的游客,为的就是听他讲述每一幅绣品里故事。今年,江南刺绣博物馆推出了刺绣研学体验课程,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参与。

曹军热心地向客人介绍刺绣艺术。

曹军的博物馆内展列了数百件刺绣珍品,但这仅仅是曹军全部刺绣收藏的三分之一。

“刺绣艺术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凭我个人的力量有限,希望得到社会各方的支持。”眼下,曹军正在筹划做一个更庞大的江南刺绣文化展示、保护、研究项目。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也与曹军联手开展刺绣纹饰的研究。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还打算将刺绣馆引进校园。当地政府在规划一个规模更大的刺绣博物馆,面积是现在的5倍。届时曹军可以展列他全部收藏的宝贝,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古代精湛的刺绣技艺和文化魅力。

曹军的妻子开设了刺绣体验课,向游客传播刺绣艺术和文化。

曹军正在筹划做一个更庞大的江南刺绣文化展示、保护、研究项目。希望得到社会各方的支持。

年3月9日《湖州晚报》湖图

编辑:黄雅娟版式设计:姚欢林建美

记者吴建勋摄影报道

监制:吴建勋

原标题:《湖州“老屋藏绣”千余件,一针一线惊艳时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xianjiuyeju.com/afhpz/23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