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式布贴的花卉纹样和造型注重意境,状物肥壮劲,稚拙气息浓,浪漫主题造型多样。不同种类的白瓷砖贴花纹样的造型也不同,例如北方地区的造型多为内饰,人物往往接近形似;南方剪样的造型稍为肥硕。阳新式布贴纹样的构图是一件满中见空,疏密的对比相加所兼得,色块的大小和组合也更见有匠心。不同种类的水泥土布贴花纹样式和构图也不一样,北方是空灵、南方繁密。
阳新传统布贴的纹样和造型设计并没有仅仅局限于乐曲谱本,不是简单地用一只笔画出来绘制纹样,而是通过天马行空的精神心象表现出来的造型,尽随阳新传统艺术家手工技法艺人们巧手裁剪拼贴而来,所有这些艺术品都与众不同的是无一雷同。根据现存的传统阳新布贴实物进行归纳,阳新布贴上所呈现的图案内容很丰富,其中以吉祥寓意类的图案题材很多。
如、麒麟送子、八宝瑞物、凤穿牡丹、花开富贵、天女散花、狮子滚绣球、金线吊葫芦、金玉满堂、鸳鸯戏水、鲤鱼跳龙门、虎佑平安、花开富贵、鱼戏莲荷、喜上眉梢等。如用老虎镇邪祛灾,做成小孩穿戴的馋兜,既美观又体现出家长对小孩驱灾避邪的夙愿。每幅布贴大多是给老人、新婚夫妻和孩童设计,主题表现为祈求人寿年丰、祝福婚姻幸福、寓意子孙繁衍、希望早日成才等。
阳新式布贴的中国传统花卉纹样多运用了象征性的造型,运用了谐音、寓意等艺术手法,如用了蝴蝶,寓意幸福、富有、美丽自由;石榴,寓意为多子多福、饱满健康等精神上的巧妙之处。这些图案的纹样很少能够具体地表达出一种具象的形态,都是通过粗糙古朴的外观来体现出一种人或者动植物。这些画面的图案处理夸张,是阳新妇女们对物象造型原始稚拙的集合产物。
阳新布贴在造型上讲究多元素、多色彩、多寓意。所谓布局,是“艺术家为了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而阳新布贴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对布局的要求并没有过于复杂和繁琐,只是一些简单图案构成,保证形象的完整性而不能被遮挡,图案的分布要尽量做到对称和均衡,及构图的饱满度。
同时也显得极度地自由和散漫,基本上是传承人想到了什么图案就使用什么图案,图案和图案之间也不一定有任何的逻辑关系,甚至和主体图案也不一定存在关系。这些图案没有时空的概念,天上人间、山禽水族皆可集于一局。遵从内心,把剪刀当作笔,用手边材料随意的把纹样进行拼贴组合。它的样式多样,造型粗犷、简洁而概括,整个造型大胆随意。充分表现了原始质朴的色彩和浓烈的地域特征,也使阳新布贴在民间绣活当中,传递给我们返璞归真的感觉。
将阳新布贴传统纹样的造型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为“二维、三维”的空间进行分析。所谓“二维”,即在一个平面上的内容就是二维。二维即左右、上下两个方向,不存在前后。在一张纸上的内容就可以看做成是二维。即只有面积,没有体积。三幅作品均为壁挂,都是年参展第一届中国艺术节的作品。整体布局满中间空,造型构图完全布不拘束于现实框架。
而是根据制作者内心所想,将图案的位置随意安放,这种构图方式和儿童绘画如出一辙,没有任何约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充满了稚拙之味。“麒麟踩八宝”是一幅楚风浓郁,热闹非凡的作品,麒麟送子、凤凰来仪、八宝环绕、祥云点缀,加上四角装饰云纹图案,都将这意境推到快乐无边的境界。中图为“麒麟送子”将鲤鱼拉莲、麒麟送子、天界龙门进行有机结合,呈现出相互关联的瑞兽送贵子、贵子鱼化龙、龙门登科的完美画面。
“七仙舞蹈”是将仙人本在上而置于下,虎本在地而置于上,体现楚风的自由和浪漫,清晰表明传统阳新布贴纹样与楚文化的一脉相承。所谓“三维”,即在平面二维系中又加入了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载体多为童枕、童玩等。童枕一般与瑞兽动物结合为一体,因此,具有实用和赏玩的双重性。常见的童枕造型有:虎枕其特征是额头饰有“王”字;猫枕形似虎枕,额头不具“王”字。
吼枕造型与虎枕、猫枕差不多,但有些地方称之为“孔”。据传,东汉光武帝刘秀骑着降服的怪兽犰”战王莽得天下,民间制狂枕,有以威武辟邪之说。狗枕,饰以吊舌、尖长耳;狮枕,明显的特征是额上常饰九个圆状小包,有的将九个包贯于背部,或额部背部都具。也有的于额中饰出“王”字。狮与其它动物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圆眼、圆耳,尾部多变化(长眼、角耳、长尾-般为虎、猫之类)。
对五官的布局,不论何物,也有随意套用的时候,很难一下子辨认,只有找到它与其它动物不同的特征倾向才能认定。动物之爪,几乎一律为三角状,爪数呈三、四、五不一。尾下根部常吊小银铃,尾尖常饰花样彩须。民间艺术家凭借着民间特殊的时空概念,通过对人或物的长期接触来获得二维平面的多维感。在外形上既要讲究全,也要讲究美;完整和美好有机地相互结合,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所以,阳新布贴的设计作品造型并没有拘泥于普遍的生活现象,为了能够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阳新女子们别出心裁,创作并设计了自己异想天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