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相亲你怕了吗,看别人的相亲多美妙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唐僧的父亲陈光蕊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考中进士,唐王御笔亲赐状元,跨马游街三日。不期游到丞相殷开山门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适值陈光蕊在楼下经过,小姐一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绣球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赞礼,将小姐配与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毕,又拜了岳丈、岳母。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欢饮一宵。二人同携素手,共入兰房。次日五更三点,太宗驾坐金銮宝殿,文武众臣趋朝。太宗问道:“新科状元陈光蕊应授何官?”魏征丞相奏道:“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职。”太宗就命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光蕊谢恩出朝,回到相府,与妻商议,拜辞岳丈、岳母,同妻前赴江州之任。离了长安登途。

除了西游记之外,还有很多古典小说和戏剧中有着抛绣球的故事,比如《王宝钏》,唐懿宗时期朝中宰相王允的女儿。不顾父母之言,把绣球抛给了薛平贵,下嫁贫困的薛平贵为妻。被父母赶出家门,薛平贵入伍后,王宝钏独自一人在寒窑中苦度18年。后来薛平贵成为朝廷功臣,将王宝钏接入府中,夫妻团聚。然而仅过了18天的幸福生活便死去。

在西安城南曲江大雁塔附近有个五典坡村村西有一孔破旧窑洞窑洞上沿题有“古寒窑”,相传是当年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等待丈夫薛平贵归来的地方。窑前还有一座祠庙,有着供奉王宝钏与薛平贵的塑像,祠柱上一副对联:

“十八年古井无波,为从来烈妇贞媛,别开生面;千余岁寒窑向日,看此处曲江流水,想见冰心。”

然而王宝钏,也是传说戏曲故事中的古代人物,历史上有无此人已无考据,据说其原型为柳银环,至于历史上是不是真实存在过抛绣球招亲,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但是中国之大,千奇百怪的事,怎么能是史书可以记载的?虽然说抛绣球招亲可能为文人杜撰,但是现实中确实有抛绣球的风俗。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

展成现代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人们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除了抛绣球,还有一种招亲模式。

“走了半日,忽听得前面人声喧哗,喝彩之声不绝于耳,远远望去,围着好大一堆人,不知在看甚么。他好奇心起,挨入人群张望,只见中间老大一块空地,地下插了一面锦旗,白底红花,绣着“比武招亲”四个金字,旗下两人正自拳来脚去的打得热闹,一个是红衣少女,一个是长大汉子。”想必这段故事大家都知道吧,金庸的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穆念慈的比武招亲一段,她气质若如兰,“比武招亲”,成全了穆念慈的初恋,也是她悲剧激化的开始。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逼亲了,穆桂英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与梁红玉、花木兰、樊梨花齐名,她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这些故事,大多为杜撰,已无详史可考,而有一个事件,比这抛绣球,比武招亲更优雅而富有创意的一场招亲,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他虽说也算比武招亲,却高雅的多,正如黄药师所说“‘你知道甚么?武功练到了上乘境界,难道还是一味蛮打的么?凭咱们这些人,岂能如世俗武人一般,还玩甚么打擂台招亲这等大煞风景之事……’黄蓉听到这句话,向郭靖望了一眼,郭靖的眼光也正向她瞧来,两人心中,同时想到了穆念慈与杨康在中都的‘比武招亲’”

那是北周时期,《旧唐书·后妃传上·高祖太穆皇后窦氏》所载:“(窦毅)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求为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这段话的意思是《旧唐书》记载北周大将窦毅觉得女儿才貌双全,不能轻易嫁给平庸之辈,常说:“这个女儿相貌奇特,又学识不凡,怎可随便嫁人呢!而应该嫁给真正的贤士。于是他在屏风上画两只孔雀,让求婚的人各射两箭,他暗中规定谁能射中孔雀的双眼,就把女儿许配给谁。前去射箭比武的公子有几十人,都不合要求。后来唐高祖李渊射中了孔雀的眼睛,于是窦毅将女儿嫁给了李渊。

这个成语故事,叫做雀屏中选。

当然,这大多都是上层社会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xianjiuyeju.com/afhzz/26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