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农人大地之美情定养生膏,缘结老戴家

北京中科曝光 http://www.kstejiao.com/
                            

3月以来,全国妇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共同开展“巾帼兴粮节粮”活动。紧扣我省“共同富裕巾帼在行动”的主题主线,聚焦三农,临海市妇联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科协、市文联共同开展以兴粮节粮、云创助农、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创建、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巾帼农人大地之美”系列活动。

情定养生膏

缘结老戴家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我们顶着40多度的高温来到了临海市紫阳街66号江南老戴家非遗养生膏方门店。戴可杰夫妇早就在门口等候,并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店,刚刚坐下就端上早已准备好的梨膏茶招待我们,浅褐澄清的膏茶,飘荡着淡淡的水果清香。韦凤萍是广西壮乡的姑娘,年轻貌美,落落大方,热情好客,她是诗人戴可杰的爱人,因为爱情嫁到了临海,便开始承担了江南老戴家非遗膏方的传承。面对着我们,这位好客靓丽的女子侃侃而谈,说起老戴家膏方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我们一边喝着清甜可口、润喉清肺的梨膏,一边听着江南膏方绵长的故事。

店内堂的墙壁上挂着台州市著名书法家金岳清先生题写“贡膏”二字的墨宝,带着疑惑询问这两个字的含义,韦凤萍给我们解释了“贡膏”的来历。老戴家的祖上戴皋是南宋侍御史兼太常寺卿,与岳飞同朝,曾经参加采石之战,击退了金人的侵犯,后告老还乡,辞官隐居江南,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临行时获太医局好友赠予宫廷御用古法养生膏——桑椹膏的治膏秘方。自皋公归隐开始,世代传袭祖制,采果治膏。取鲜果原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武火煮汁文火收膏,柴火熬制十多个小时终成膏,熟练掌握火候,将水果的养生功效发挥到了极致,八百多年历史,三十代人传承。

《采果熬膏》//月光和夜色是最好的柴火/午夜的炉子里燃着蓝色的火焰/东去的风吹过村庄/带走一些人的睡眠和梦境//我们就这样安静地守着火炉/守着爱情,守着梦想,守着/祖祖辈辈八百多年的时光/直到黎明被养生膏方的醇香催醒

这首诗便是戴可杰写她们熬膏生活的写照。

年,韦凤萍在江南与戴可杰相识,收到的见面礼是戴妈妈熬制的桑椹膏,医院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失眠,喝了桑椹膏竟然发现睡眠改善了,这让她对小小的膏方充满了惊喜。随后她们热恋、结婚,从嘉兴到宁波,又从宁波辗转到上海,过着夫唱妇随的生活。随着公公婆婆年纪的增长,她们决定放弃上海高薪工作,返乡创业。

年3月,她脱下职业装和高跟鞋,跟随先生回台州老家,她们帮父母打理果园、采果熬膏、写诗访友,过起了许多人艳羡的诗与远方的乡野生活,她们用了三年时间跟父母学习熬膏的技艺。

让韦凤萍记忆最深刻就是年五月熬桑椹膏的一个夜晚,当时她怀着身孕,因为桑椹季节周期很短,熬制时间又长,20多斤桑椹经过20多道工序,十几个小时熬制,才能熬出一斤膏。她们已连续通宵熬膏多日,那夜凌晨她在搅拌的过程不小心把右手臂烫伤,因为熬膏需要一气呵成,这时离收膏还有几个小时时间,她知道如果家人知道她烫伤肯定会医院,这样一来一天的活就白忙了,她悄悄涂了一点牙膏忍痛继续熬膏,一直到清晨五点收膏后,婆婆发现她手臂起了大水泡,拉着她的手含泪说:“一定很疼吧?烫得这么严重怎么不早点说,熬膏太辛苦了,你们不要学了”。这是韦凤萍第一次听到婆婆说放弃,她六十多岁的人,熬了一辈子的膏方,从不说累,却因为儿媳妇受了一点小伤要放弃。这就是她的婆婆,因为她是远嫁对她疼爱有加的婆婆。

年韦凤萍创办“台州戴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时,启动资金不足,好在申请到了市妇联的小额贴息贷款缓解了压力,从此,韦凤萍便开始了创业的新历程,她坚守工匠精神,将古法加工和现代工艺融合一起标准化生产,熟练掌握火候,会根据每天的温度和湿度来细微调整火力的分配,遵循膏方“本味大成”的自然天性,成就非遗江南膏方独一无二透亮醇香的品质。短短三四年时间,在她带动和影响下,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熬制桑椹膏,辐射带动周边多农户实现创收增收。同时韦凤萍推陈出新,根据台州农业生产现状,创新研发了同样具有养生保健功效的梨膏、姜膏、蜜桔膏、枇杷膏、杨梅膏、胡柚膏、西瓜膏、火龙果膏、冬瓜膏、绿茶膏、铁皮石斛膏等膏方,弥补了市场空白;并通过淘宝、盒马鲜生、养生膏方生活馆等渠道线上线下互动营销,年销售额突破多万,复购率高达85%以上。

多年传承创新,每年两到三款的新品开发能力,使得江南手工膏方从家族自制自吃到将传统古法加工和现代生产工艺融合在一起的标准化生产,再到家喻户晓的浙江省优秀旅游商品。通过长期不懈的品牌形象塑造和历史、文化、工匠精神等等内外部因素的有效整合,形成了牢固的“品牌壁垒”,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式的立体体验营销,让大众更深入参与到传统膏方古法加工的文创、体验、旅游等领域,实现非遗膏方工艺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膏方文化和农民增收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年的省农博会上,韦凤萍得到了袁家军书记的肯定,这使她更受鼓舞。不懈的努力下,膏方先后获得优秀旅游商品称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也荣获浙江省百名最美巾帼新农人、台州市乡村振兴巾帼达人、台州工匠、临海市年度最美媳妇等荣誉,担任临海市政协委员。

现在,在临海紫阳街66号,韦凤萍将“江南膏方非遗馆”和“浙里石榴红驿站”结合在一起,同时开设绣球共富工坊,将广西壮乡的绣球产业引到临海,培训民族同胞学习绣球制作技艺,提供就业岗位,通过与广西商会定向订单合作模式,带领在临少数民族同胞创富致富。

妇女能顶半边天,韦凤萍这只从广西飞来的金凤,落根在临海,成为江南老戴家膏方的传承人,并把它发扬广大,造福桑梓。

作者:吴方华

图片来源:临海市摄影家协会、江南老戴家品牌中心

往期回顾

巾帼农人大地之美

桃江十三渚里的水稻种植大户余仲芽:争做农业“铁娘子”

巾帼农人大地之美

一个知性茶人的情怀:张文娟

巾帼农人大地之美

酸酸甜甜的致富路:杨梅种植大户罗苏芽

巾帼农人大地之美

追逐绿色之梦——翼龙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掌门人徐利萍

巾帼农人大地之美

智慧女神种仙果:张海燕

巾帼农人大地之美

蓝莓姐姐的科技兴农之路:林海瑛

巾帼农人大地之美

共富路上领头人:鲍丽君

原标题:《巾帼农人大地之美

情定养生膏,缘结老戴家——江南老戴家非遗膏方传承人韦凤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xianjiuyeju.com/afhzz/34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