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美食台
陶瓷艺术家于剑,年底从美国大学辞职,把家和工作室搬到了上海崇明。
他是个重度美食爱好者,疫情期间也常泡在厨房。他设计了超大的中岛台,把灶台和餐桌相连,为做饭时的家人交流创造了空间。
所有食器都是于剑自己做的,不同于市面上工业化、同质化的商品,于剑的杯子、碗盘、餐具充满想象,用色大胆,而且还很好用。方便沥油的火锅碗、塑料袋造型的酒器、以假乱真的土豆调味瓶……甚至求婚,于剑用的都是自制的“钻戒杯”。
去年与朋友一拍即合,于剑陶瓷工作室入驻西岸氧吧——崇明西一处精致生态园度假区,工作室附近是有机农场,院外紧挨着一方泳池,院内有大片花圃。他的创作,离自然很近,而他的入驻也为西岸氧吧带来了更多元的文化。
以下是于剑的自述:
我是于剑,陶瓷艺术家,大概在美国有超过10年的时间,年底我把家和工作室搬到了上海崇明。
我是个重度美食爱好者,疫情期间,每天在厨房的时间很长。厨房是我获取灵感、并且延伸到作品上面的一个纽带,对我来说,就像实验室一样。
我家厨房,包括连接外面小的餐厅,总共35平方米。我设计了一个大的中岛台,前面是灶台,后面是餐桌。做菜的时候,这里就像一个舞台一样,我在前面表演,我的太太在后面观赏。
厨房跟外面餐厅之间,有点菜台作为空间过渡,让香味、视线都可以穿来穿去,这样的话两个空间既是一个整体,又有各自的独立性。
▲
于剑家餐厅的土炕,摄于年
我在餐厅区域做了一个土炕,冬天的时候一边烧陶瓷,一边可以把整个家里供暖的费用也平摊掉。
作为一个陶艺家,最大的优点就是打开餐柜,东西都是自己做的。
我太太是重庆人,我们家吃火锅的频率很高。我发现吃火锅有点太油了,所以设计了一个滤碗,让油脂顺着洞洞流下去,吃起来就没那么罪恶了。
一开始设计的是一块板子,动来动去不太方便,后来把滤格固定在碗里,又有洗不干净的问题。3.0版本是碗加上单独的滤格,可以灵活组装,我想这一次就巴适得板了。
上面这一套叫指纹杯,每一个洞都是我摁上去的指纹,我希望制作者和使用者之间是有互动的,而且你握住它的时候可以拿得很稳,不容易滑落。
塑料袋系列的餐具上有很多褶皱,给你一种视觉上面的误差,把柔软在硬性的材质上体现出来。
这个系列有个杯子很厉害,我叫它“Partynevergetitdown”,专治派对上喝酒不老实的人,你必须拿住、喝掉、倒扣才能放下来,否则酒就洒出来了。
情话系列是我小酌之后,将心意写在了食器上。“老板娘”“老婆是酒鬼”都是做给我太太的。当时向她求婚的时候做了一只求婚杯,只有无名指可以套进去,上面还有一颗“大钻戒”,边上写着“嫁给我吧”!
做陶瓷其实是做一个空间,做饭是这个空间里面的雕塑,我的很多作品的原动力是希望通过我这些瓶瓶罐罐让使用者可以享受美食,有一份小小的惊喜,小小的开心。
我想通过我的作品传递一种幽默的感觉,让大家在用我的餐具的时候,能够会心一笑。
▲
于剑陶瓷工作室
去年夏天,我的工作室入驻崇明西岸氧吧,离家不到3公里。工作室附近就是有机农场,院外紧挨着泳池,园内处处是用心打造的环境。
工作室的一部分空间,用于我个人的日常创作,另一部分则是陶瓷教室,对陶瓷艺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过来体验。
这一年来,工作室接待了很多人,在乡间的这样一个空间,大家都更能放下烦恼,完全沉浸在当下所做的手工中。
▲
工作室院中的花园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院子里的绣球、紫藤开得非常漂亮,我们很用心地照顾这些花,希望来这里体验陶瓷艺术的朋友们能够看到、感受到。
谁知道今年在这儿的第一个春天,满园春色却无人欣赏。
▲
「花园小工具」系列摆件
我最近创作的作品,很多都跟花园有关系。花园的工具是花园里面的一部分,春天的时候,人们会开始种花,我就把这些花园工具做成了小摆件。
▲
于剑工作室植物墙
我的新工作室有特别多的植物,我做了好多小花盆,最常见的花盆上加了一点小小的创作。室内还有一面植物墙这些器皿里的植物可以随着季节加以变化,我想通过这个方式来引导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