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首个四川曲艺博物馆,连李伯伯评书磁带

四川在线记者李婷

成都最近天气放晴,初夏的百花潭公园盛开着各种颜色的绣球花,虫蚁鸟兽也活跃起来,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缝隙照在院子里,猫咪在公园围墙瓦片上踱步,有慢跑的年轻人,也有悠闲散步的老人家。4月下旬,成都百花潭公园内有一座嘻贰叁剧场,剧场旁有一座由著名作家马识途题词的“四川曲艺博物馆”。每到周末,四川曲艺博物馆就汇聚了不少老百姓,大家在这里感受曲艺带来的“快乐的回忆”。

马识途题词

喝坝坝茶,看老物件,听老磁带,读老唱本。在四川曲艺博物馆内,你能看到巴蜀笑星们为印度洋海啸义演的海报,其中海报上有些艺人已经过世。

还能看到李伯清等人的评书磁带,四川竹琴盲人艺术家张永贵的专辑,还有年代久远的快板、金钱板、创作者手稿、曲艺大师使用过的乐器等余件物品。

此外,博物馆内还设有音频多媒体,参观者触屏动动手指,就可以“点播”令人怀念的曲艺节目。博物馆外的草坪上,还将呈现川渝谐剧泰斗王永梭、四川竹琴大师张永贵、四川清音大师李月秋等人的雕像。

李伯清的磁带

据了解,四川曲艺博物馆目前对公众免费开放,还在不断升级中。“曲艺给大家留下了太多快乐的回忆,希望这个博物馆能够把这些珍贵的东西,一代代保存下来。大家透过这个博物馆,也能简单地了解到四川曲艺的发展史,纪念曲艺前辈。”该博物馆创始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叮当说道。建立博物馆并不容易,这些博物馆里的藏品和活态传承的剧场,都是叮当倾尽自己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心力,从各个渠道搜集起来的。他也欢迎对曲艺感兴趣的朋友,带着自己家中的“曲艺回忆物品”来博物馆安家,为传统曲艺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四川曲艺博物馆一旁是剧场,当你看完静态的历史展品后,可以坐在竹椅上,一边喝着茶,一遍看“活态传承”,感受当下曲艺的模样,听评书、四川清音,看谐剧、川剧轮番登场……运气好的话你还能近距离看到李伯清、沈伐、叮当、胖姐钟艳平、袁国虎等一批巴蜀笑星、曲艺艺术家、牡丹奖得主演出,聊天或者喝茶。

李伯清和喝坝坝茶的老百姓讲评书。

《天仙配不配》《麻辣元宵荟》《吆喝》《打灯谜》《四大美人》《拾八愁绕口令》……从春节响应“就递过年”的号召,目前这里开张以来已演出50多场曲艺综艺、爆笑喜剧。在剧场门口外,是曲艺新生代演员锻炼基本功的撂地演出,能不能逗笑路边的游客、让他们驻足,全凭实力,传统曲艺艺术来到大家身边。

叮当透露,未来这里还将推出红色主题曲艺专场、曲艺跨界等活动,努力让嘻贰叄剧场成为打造成都旅游的一张名片,让市民唤醒成都记忆,让游客在这座古老的公园里,亲临地道的成都历史,感受成都的安逸,成都的烟火气,助力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留下一份珍贵的“曲艺档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ixianjiuyeju.com/afhzz/39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