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几乎无人不知。文中,作者以反复咏叹的形式宣泄了一种不可抑制的充满愤慨的感情,为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的刘和珍鸣不平,并痛悼其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其“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这勇毅的中国女子就是为英雄的南昌城所孕育的一位我们可敬的先烈。
我们的刘和珍,年12月出生在南昌一个职员家庭,1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遗下寡母和两弟一妹。艰难的生活,使刘和珍自小就很懂事。每天放学回家,她都要帮母亲挑水、劈柴、做家务。她不仅懂事、勤快,也很爱学习,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年夏天,刘和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她广泛阅读《新青年》、《新潮》等进步书刊,首先在南昌发动女子剪短发运动,一时轰动全城,从那以后,南昌女生一律留短发。年1月,刘和珍联合五四运动中志同道合的几位青年,组织了一个社团,定名觉社,以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风尚,反对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同年夏天,觉社创办《时代之花》半月刊,宣扬民主和科学,宣扬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社交公开,提倡白话文、新学风。19岁时,刘和珍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成为全省保送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3人中的一名。在女师大英语系学习,由于思想进步、性格刚毅,遇事既有主见又能听进别人的建议,得到了同学的敬爱与信赖。入校不到一年,她就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成为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在女师大,她领导发起了一场“驱羊(杨)运动”,把实行封建专制管理的校长杨荫榆赶下了台。年,“大沽口事件”发生后,日本联合英、美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无理要求。女师大等学生团体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3月18日在天安门前召开国民大会。3月18日上午,刘和珍正患感冒并呕吐,但她还是毅然参加了活动。天安门集会结束后,下午2点左右,游行队伍进入铁狮子胡同(现张自忠路)东口,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广场上请愿。这时,军警突然朝群众开枪,段祺瑞执政府门前不到两百平方米的广场上血流成河。刘和珍跑到东辕门时身中数弹,同学杨德群、张静淑等人上前营救,也中弹倒地。22岁的刘和珍就这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刘和珍,亦是这“永垂不朽”者一。三·一八惨案给鲁迅的震动是巨大的,“这几天气得饭也不吃,话也不说!”鲁迅友人回忆,“我从未见过先生那样悲痛、那样愤激。他再三提到刘和珍死难时的惨状。”鲁迅将年3月18日这一天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他用愤慨的笔饱蘸着血泪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先生文章七部分,以上于每一部分摘录一小段内容,从中我们可以感知“民族魂”的一些具体指向,如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嫉恶如仇的精神,等等。
曾经有多黑暗,能将这纯真的笑容抹杀。“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年,“三·一八”烈士公墓在圆明园建成,刘和珍长眠于此。北京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的鲁迅中学校园内,有一座纪念刘和珍烈士的石碑。不知英雄的南昌城,是否也有一个祭奠这位英雄的革命先辈的场所。鲁迅先生有“苟活到现在的我”的激愤与清醒。今天的我们,除了形式上的纪念,更应该时时警醒、在心中永筑革命丰碑,以永不懈怠的、永不“苟活”的进取精神,继续着先辈未竟的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一最伟大的事业。
昨见小作者有诗名《绣球》:
惊蓝一点绿玉中,紫蝶翩飞做团球。
晨露凝珠清雅致,初开半朵以似琼。
五月栀子香犹在,墙边蓝花不争芳。
古时有名曰紫阳,现今予作绣球花。
绣球又名紫阳,且以《紫阳》为名以和,寄寓革命事业后续有人、日新又日新。
英雄城里有英灵,英雄儿女永不朽。
少年一曲接班人,代代传承抛绣球。
才子文章要出新,精神一点莫狗苟。
紫阳花开年复年,革命事业似水流。
紫阳花开,恰似革命事业日新又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