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家新、李少君、车延高、邱华栋、阎志、余仲廉、罗振亚、汪剑钊、陈建军、王新才、陈勇、洪烛、李浔、方书华、吴晓、黄斌、荣光启、李建春、李浩、王法艇、侯新军、屠国平、朱赫、李越、王家铭、袁恬、许仁浩、立扬、张小榛、康承佳
“珞珈诗派”一词,溯源于年代中期武汉大学校园诗人李少君、陈勇、洪烛、单子杰、黄斌、孔令军、张静的诗兴之举,其诗作以“珞珈诗派”专版形式,在《武汉大学报》多次集中推出。
随后这一称谓被珞珈山上成长起来的诗人们广泛接受,并自觉秉承了上世纪20年代末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等一批国学大师的诗学与美学传统,以自由包容的思想和诗意生活为底蕴,逐步成长为一个以高校为活动中心的代表性诗歌流派。
每年一度,由武汉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诗歌盛会“樱花诗赛”,已有30多年历史,为“珞珈诗派”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年以来,珞珈诗人吴晓、李浩已连续主编了《珞珈诗派(卷)》、《珞珈诗派(卷)》、《珞珈诗派(卷)》,收录了级以来包括王家新、李少君、汪剑钊、车延高、陈勇、邱华栋等武大诗人的作品,见证了武汉大学近40年来的诗歌传承,呈现了“珞珈诗派”较为完整的面貌。
这部带有珞珈诗人年选性质的诗集,每年一卷,在武汉大学的文学进展中,刻下浓重的一笔。
如果
王家新
如果我没有呼吸过成吨的冷空气
我也就没在北京生活这么多年
如果我不赞颂这冬日之光
我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爱不比死更冷
它不会燃烧
如果路面上还未渗出白碱或霜粒
有一种语言就不会到来
王家新,诗人,诗歌评论家,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诗集《纪念》《游动悬崖》《王家新的诗》《未完成的诗》、诗论随笔《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坐矮板凳的天使》《取道斯德哥尔摩》《为凤凰找寻栖所:现代诗歌论集》、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选》(合译)等。王家新的诗歌创作和诗学随笔文字均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