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荔枝出中国,中国荔枝看岭南。
岭南荔枝数东莞,东莞荔枝有嘉木。
观音绿
西汉南越王尉佗献荔枝,汉武帝建扶荔宫成为岭南荔枝最早的记载。西汉司马相如的一篇《上林赋》,开启荔枝诗文新篇章。诗圣杜甫的“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和诗人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让荔枝之美誉在唐朝时便传遍大江南北。宋代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为岭南荔枝推波助澜,使荔枝家喻户晓。宋蔡襄的《荔枝谱》率先掀起了荔枝编谱的热潮,明有徐勃、宋珏、曹蕃、邓道协诸家《荔枝谱》广为传说,清有林嗣环、陈定国、陈鼎、吴应逵之徒集类穷搜,增补阙漏。犹以吴应逵之《岭南荔枝谱》为著称。由此二千多年沿袭,奠定了荔枝在中国岭南的地位。
许统诚编写的《东莞荔枝谱》毛笔稿
昔有古荔之谱,惜文存图轶。今有摄像之术,叹古品难全。照片虽好,艺术乏味。画家写真,实难周全。今有嘉木居士许统诚,字儒谦,潮州人,年出生于澄海。自年广东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定居东莞,酷爱荔枝,也效日啖三百,寄情翰墨,不惜废纸三千。以理工科学者治学之严谨,兼书画家艺术浪漫之情怀。发愿为东莞荔枝图谱。遂得东莞文史专家杨宝霖、张铁文诸前辈大力支持、教导和帮助,特别是对荔枝有深刻研究的张铁文老师,赠予大量的有关荔枝书籍、图片资料,让嘉木居士大开眼界。为此,嘉木居士多次访问华南农业大学陈建国、欧良喜教授和东莞农业局、林业局诸单位专家人士,深入国家荔枝果种园、东莞植物园荔枝园区,阅读大量荔枝资料,拍摄了众多实物图片,足迹遍及东莞产荔之乡镇,虚心请教众荔园之果农,对比分析荔枝的品别,以学者式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实地实物写生。历时数年,数易其稿,图写东莞本土和引种研培之主要荔枝三十多种。以标本之严谨,艺术之样式。并以蝇头小楷款识记录诸荔品的由来及特征成为写生之作品,并以此作为正在编著的《东莞荔枝谱》之附图。至于荔枝因产地不同出现同品异样情况,嘉木居士更是反复研究推敲,取样比较,图写时有所斟酌取舍。故所写生之荔枝决非单纯照片或实物之照样描绘,而是通过细致观察,了解性状特征,以传统工笔兼写意的技法进行艺术的加工创作而成。是集标本和艺术于一体的书画作品。具有实用和艺术的多重价值。笔者有感于嘉木居士之精诚治艺,择其荔枝写生作品中的十三品图,分享给热爱荔枝和书画艺术的有识人群。共同发扬广大,助推荔枝产业之发展。
荔枝堪为百果王,古往今来有荣光。
今日欣见嘉木画,方知名士不虚传。
许统诚,字儒谦,号嘉木居士。
年生,广东潮州人。
中国禅意书画学说创导者
岭南红荔书画院执行院长
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
许统诚岭南荔枝作品欣赏:
桂味
糯米糍
三月红
冰荔
白糯米糍
岭丰糯
塘夏红
白蜡
怀枝
黑叶
红绣球
无核荔枝
许统诚毛笔小楷抄写《东莞历代先贤咏荔诗词选》
更新于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