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的苏城,
春色没有停滞。
最近一个月,来势汹汹的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而当大多数人祈祷上海、吉林早日清零、夸赞广州的防疫速度时,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
这座有着多万人口的江南老城,从春节至今,新冠横行好似从未间断。
她就是苏州!
2月13日,苏州突发疫情,
星夜鏖战终于在3月8日摘星;
但3月13日,苏州再起疫情,
眼看着胜利就在眼前,
4月13日,疫情又起。
1
持续抗疫60多天后,
我重新认识了一遍苏州!
说出来你可能都没意识到,
苏州,与疫情奋战,
已经足足两个多月了。
从冬天到初夏、
从冬雪到春雨再到烈日,
从羽绒服到T恤衬衫;
上到干部、下到市民,
已是疲惫之师。
数不清做了多少轮核酸,
忘了多久没出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学,
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今年的春光…
满怀希望做的诸多计划,
都统一加上了一个期限:
“等待疫情结束后”。
而在一线的大白,
披星戴月地奋战了两个月;
刚脱下战袍,
汗水还没来得及擦,
不得不再次披甲上阵;
刚拆掉核酸帐篷,
还没来得及踹口气,
不得不扛起装备,
支援上海,双城作战。
支援开展核酸采样,
医院,
提供大量的防疫物资,
承接转运隔离的上海密接、
次密接等人员……
有人比喻,
苏州是既要当内防扩散的守门员,
又要当外防输入的后卫,
又要在中场拦截、调度、喂饼,
最后还要做好经济发展的前锋。
这两个月,
苏州真的时刻在全力以赴。
要知道,它也是一座,
多万人的大城市啊,
长达两个月,多达十次、
二十余次的核酸检测。
苏州的抗疫压力,可想而知!
这座有着多年底蕴的姑苏城,
每个人、每条小巷、每座园林,
甚至每一堵城墙,每一块青砖,
都在经历着艰难的时期。
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
公司大楼也没有被封,
苏州在用尽一切力气,
让企业正常运转。
即使是最难熬的日子,
苏州人依然一次又一次,
不厌其烦地、井然有序地配合做核酸。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浪漫,
把日子,过成了诗意江南。
他们很少抱怨、没有插队,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上下一心,
这座诗情画意又充满市井、
浪漫又充满人情味的城市,
才能早日恢复往日热闹的样子。
因他们知道只有团结一致,
苏州,才能早日回到那个理想的苏州,
就像余秋雨曾在
《白发苏州》中写到过的一样:
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
这里的评弹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
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
疫情下的苏州,
真的是勇敢又浪漫!
他们柔情似水也坚毅不拔,
简直令人刮目相看!
2
疫情之后,想去苏州走走
到那时,
一定要抽空去一次苏州,
像当地人一样小住几天,
感受姑苏城里的
浪漫而精致的生活态度。
苏州的浪漫,
是刻在苏州人的血液中,
他们生于这浪漫、
长于这浪漫之中,
早惯于在这风月最浪漫处,
过最平淡却动人的日子。
在苏州,需要耐着心,
把风月都抛开,
只因在苏州,
本就是在风月最浪漫之处。
01
如果你来苏州,
要去感受园林深深深几许。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有人说,
苏州人是长在园林里的,
如果不去看一看苏州的园林,
那么你可能错过,
苏州最浪漫的一面。
特别是在暮春初夏,
百花争春、杨柳如烟、
黄莺鸣唱,蝴蝶飞舞......
亭台楼阁、假山池水间,
处处让人流连。
这时候,
忠王府的的百年紫藤花开了,
蔓枝交缠、花穗摇曳,
满眼都是紫色的云霞。
这时候,
去艺圃赏蔷薇花,
是老苏州们心照不宣的一年一会!
倾斜而下的蔷薇,
和粉墙黛瓦相得益彰,
行走在香溢四飘的深深庭院之中,
你绝对无法拒绝那份亲近和美丽,
这种沁人心脾的美感,让人沉醉。
这个时候,
历经漫长岁月洗礼的沧浪亭,
迎来了木绣球的盛放,
雪球累累,团花压树,
于暮春时节,极尽春之美事。
这时候,
留园的屋檐垂满了海棠花,
凭栏或是透过古窗赏花,
竟生起一番宋词雅韵: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时候,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
蓬蓬然,勃勃然,生机无限,
点点嫩绿,团团碧绿,
片片翠绿,或浅或深……
这个时候,
香雪海的梅花开了,
上方山的樱花开了,
虎丘路上玉兰香气来了。
特定的时节,
去特定的山上看特定的景物,
大约,这也是苏州人才有的风雅吧。
02
如果你来苏州,
要去感受古镇水乡烟雨朦胧。
桃花雨落的时节,
总不免坠入江南烟雨梦,
而这场梦里,总缺不了苏州!
无论是盛名在外的周庄、
同里和甪直,
还是一些小众的水乡小镇,
都让你在这里找到浪漫的江南梦。
寻一艘乌篷船,缓缓悠悠地,
随细长河流任意漂去,
看沿岸的粉墙黛瓦,
听远处的吴侬软语,
一一过尽古镇的小桥;
或是撑一柄油纸伞,
走入天青雨色里,
在寂寥的雨巷,
嗅得一身江南的诗意。
纵使周庄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盛名,
但遇上小雨润如酥,
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
一派古朴幽静。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里古镇,
被五湖环绕、15条小河纵横交错,
每一部都是水城的温柔。
吴中第一镇木渎古镇,
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
这里春日美如烟雨,
美得令人陶醉!
神州水乡第一镇甪lù直古镇,
一侧是江南古韵的苏式民居,
一侧是潺潺小河,
踱步其间忍不住驻足停留。
又美又低调的锦溪古镇,
沈从文称它为“睡梦中的少女”;
冯英子赞其为“浓妆淡抹总相宜”;
刘海粟夸其为“江南之最”。
昆曲的诞生之地千灯古镇,
漫步于此,才有了一种
走在江南的细腻舒适。
没有商业化的芦墟古镇,
仍旧是居民的生活区,
散发着迟缓的、懒洋洋的气息。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住进苏州的古镇,
就住进了梦里的江南。
03
如果你来苏州,
一定要体验古城里粉墙黛瓦。
听一曲评弹,几许江南味道,
苏州是一座需要慢品的城市。
那些味道藏在园林深院,
那些故事藏在街头巷尾,
来到这里,
它会让你更明白什么是生活。
漫步在古城的老街上,
走过平江路、山塘街、仓街…
无论室内室外,
常见身着旗袍的女人
抱着琵琶传来苏州评弹的动听声音。
任由外面时光飞逝,沧海桑田,
但在苏州的古城里,
依然刻画着老苏州最深的气质。
徜徉在深巷小弄高高的粉墙下,
狮林寺巷、丁香巷、东花桥巷、
专诸巷、大儒巷、萧家巷…
一个个字眼仿佛积累了几世的年光,
凝固在江南的烟雨之中。
这些小巷弯弯曲曲,
交错纵横着“深巷卖花声”,
婉转流淌着“姑苏台上月”;
苏州人生于这浪漫、
长于这浪漫之中,
早惯于在这风月最浪漫处,
过最平淡却动人的日子。
04
如果你来苏州,
一定要感受苏州的美味。
在苏州,吃确实是天大之事,
真正懂得苏州春天的人,
都离不开一个“吃”字!
苏州人最是懂得生活的节奏,
不时不食,且食之有度,
苏州人关于吃,自有一套。
早上一万头汤面,
上午泡茶馆听一曲评弹,
午后听昆曲或逛老街,
入夜赏闲戏……
图虫:墙里的花园
早晨一碗头汤面,
是苏州人的一种仪式感。
穿戴整齐去赴约,是老苏州们,
与头汤面几十年来心照不宣的誓言。
而一到春天,
苏州人的菜市场里、饭桌上,
自有一番仪式感!
清明前后姑苏城的碧螺春,
是千百年来留存在苏州人
舌尖上的“优雅”!
红如樱桃的酱汁肉,
是老苏州人心照不宣的
“开春第一块肉”。
“春时第一鲜”的腌笃鲜,
一定是苏州人春天饭桌上,
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老苏州魂牵梦萦的七头一脑,
是整个春天餐桌上最亮眼的一抹绿。
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
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外加菊花脑。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盛开之时,鳜鱼最是肥美,
会吃的苏州人深谙这个道理。
每当油菜花开,
苏州人就知道,
吃塘鳢鱼的最佳时期到了!
而越冬后的甲鱼,
才是最肥壮,味道鲜美。
春水初涨之时,
螺蛳长得最肥。
每年清明前,蚌肉最是肥美,
蚌肉是苏州人开春
喜欢吃的一道土菜。
还有汪曾祺所谓的
“一箸入口,三春不忘”的
香椿拌豆腐。
还有能装下整个春天的青团。
人这一生,总要去趟苏州,
这里的风雅是浑然天成的,
这里的“浪漫”,是刻在骨子里的。
如今这座有情调的老城,
正在静静地疗伤,
请大家等等它,
待疫情散去,待万物明朗,
我在苏州,等你来!